|
熟語是常用而定型的詞組,是較為特殊的語言現象。在語言裡,一般詞組和語句是臨時自由組合的,而各種熟語則是久經沿用有了定型。 熟語具有豐富的內容與精煉的形式,它概括了人們的認識成果,充實了詞彙,充實了詞彙的寶庫。熟語源遠流長,運用普遍,極富表現力。 熟語包括成語、慣用語、諺語、格言和歇後語。 A. 成語: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固定詞組。它有以下特徵: ü 結構定型:漢語的成語一般都是由四個字組成的,它們都是能夠獨立運用的。這種語言單位是相沿已久,約定俗成的完整性東西,所以稱為成語。它的結構形式是固定的,不能隨便改動。如:「提綱挈領」不能改為「提綱領」、「任重道遠」不能改為「道遠任重」、「任重路遠」或「任重又道遠」等。 ü 意義概括:許多成語都是從個別的具體事實裡引伸出來的,它的意義往往不是由它的字面上理解。如「狐假虎威」表面的意思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實際含意是倚仗別人的勢力去欺壓人。「鳳毛麟角」表面的意思是鳳凰的山和麟角,但實際含意是指稀少和可貴的人才或事物。「破釜沈舟」表面的意思是砸破飯鍋沉下船,實際含意是下定決心幹到底。 成語的來源: I. 神話傳說:葉公好龍【新序.雜事】、愚公移山【列子.湯問】、守株待兔【韓非子.五螯】、火中取栗【法國拉.封丹-猴子與貓】 II. 歷史故事:望梅止渴【世說新語.假譎】、完璧歸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聞雞起舞【晉書.祖逖傳】、請君入甕【資治通鑑.唐記】、四面楚歌【史記.項羽本記】、夜郎自大【漢書.西南夷傳】、草木皆兵【晉書.苻堅載記】,此外,杯弓蛇影、唇亡齒寒、負荊請罪等都屬於這一類。 III. 詩文語句:虎視眈眈【尚書.頤】、學而不厭【論語.述而】、舍生取義【孟子.告子上】、發號司令【尚書.冏命】、短兵相接【楚辭.九歌.國殤】、卷土重來【唐詩﹙杜牧﹚】 IV. 口頭俗語:一乾二淨、千夫所指。 B. 歇後語類乎成語,成語出自文人典籍;歇後語源於民間,它是口語裡一種巧妙的修辭手法。一般歇後語都是由前後兩部分組成的,前半部是比喻,後半部是解釋,也就是意義所在。相對來說,歇後語一般都較成語膚淺俚俗,但仍無損其語言魅力。片語隻字,往往使人發出會心微笑。 歇後語分為和諧音兩種: I. 諧音:外甥打燈籠-照舅﹙舊﹚。此外,還有:臘月白菜-凍﹙動﹚了心、孔夫子搬家-盡是書﹙輸﹚和尚打傘-無髮﹙法﹚無天。 II. 喻意:盲婆餵奶-亂塞。意思是指搓麻將的上家,胡亂出牌,下家無機會上牌。是下家埋怨上家的說話。此外,還有:木頭眼鏡-看不透、千里送鵝毛-物輕情義重。 C. 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上流傳的通俗而含義深刻的固定語句,一般句子完整。常以日常生活中顯淺的事情講明深刻的道理,富於教育意義。 I. 表明人生哲理的:「人心齊;泰山移」、「活到老、學到老」、「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II. 反映農業生產的:「穀雨前,好種棉;穀雨後,好種豆」。「耡頭扒得勤;棉花白如銀」。 III. 反映社會實況的:「天下烏鴉一般黑」、「富家一席酒;窮漢半年糧」。 D. 格言是具有教育意義的警句,一般是出於名人之手,而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語句。如:知識就是力量、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事實勝於雄辯。 E. 慣用語是口語中短小定型的習慣用語,如:開倒車、鑽空子、吃大鍋飯、打退堂鼓、唱對台戲、要花招……慣用語的優點在於簡明生動及通俗有趣。 各類熟語的比較: ( 慣用語與成語比較:慣用語口語色彩濃厚;成語書面色彩濃厚、慣用語含義單純;成語含義豐富。 ( 諺語與成語比較:諺語一般是句子;成語多是四字詞組,諺語一般較為通俗;成語較為典雅。 ( 格言與諺語比較:兩者都是完整的句子,但諺語出自集體創作,而格言則是名人語錄。此外,格言意在闡發事理,多為警世之辭,所以內容精闢促人警省,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歡迎各界先進參觀在下的Blog並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