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vism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by Vincent CHAN WAI LUNG(1988~  )

                                                                    

相對論的發表

1905年,二十六歲 的愛因斯坦共發表了四篇在物理學各領域中最富有創造性的偉大論文。 《分子體積的新測定方法》(有關布朗運動)一文使他獲得蘇黎世大學的 哲學博士學位,而《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有關光電效應) 一文更使他於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餘的兩篇創立了狹義相對論, 後人認為這是他對物理學最重要的貢獻。

1913年,普朗克和能斯特代表普魯士科學院邀請愛因斯坦回德國工作。 1914年,他擔任威廉大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 這個教職給予了愛因斯坦經濟上的支持,使他能夠全時間從事研究工作。

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基礎》,這是關於廣義相對論的 第一篇完整的論文,也是對這項工作的總結。 1933年因受納粹德國的迫害, 愛因斯坦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院教授。

1940年取得美國 國籍,1955年病逝普林斯頓。

愛恩斯坦以及其他的物理學家窮盡一生研究物理, 不單是為了叫世人明白物理,更是要我們愛物理!

例子:

當有一大質量存在時,時空就會被扭曲,物體的運動

路徑「向著質量彎曲」,物體就好像被那質量吸引著

-重力 (gravity)效應,廣義相對論是一嶄新的重力

理論。當考慮微弱的重力場時,它可被簡化為牛頓理論。

它的一些奇異結果包括在強大的重力場下,時空被扭曲

,因此光線亦會被扭曲;鐘錶在強大的重力場下行得

較慢;木棒在強大的重力場下變得較短。太陽的重力

場會使通過太陽附近的星光彎曲, 但是平常陽光太強

無法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