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小食的過去

1.棉花糖: 很早以前已在中國出現 ,但真正來歷

並未記載.只知道此糖最初 用人力推動,來幫助

機器運作,亦有人將它安裝在自行車上, 不停踩

動機器,至現代則改用電動機器. 只要將糖放入

機器內, 就會由鐵絲網穿出來, 然後捲動紙捧將

糖絲捲成一糰棉花糖。

                                  

 

 2.叮噹糖很早以前已出現民間, 但 真正來歷並

未記載.此糖美味可口, 一直深受喜愛. 很多人常

問為何取名"叮噹 糖" , 其實很簡單, 因為敲擊金屬

器具而發出噹噹響聲,故此名為叮噹糖。

 

3.飛機欖: 發現時期不詳, 在歷史書籍亦找不到線,

但在近代卻有很多, 就如本港二十年代時, 有好幾位

這類師傅, 而目前僅存一位, 早期香港還沒有高樓大

, 只有幾層高的唐樓時, 他們會在大街小巷叫賣

當有人買, 就將飛機欖拋往唐樓, 最高可拋上十二層

, 既簡單又直接地送到每位顧客的手中。

 

4.龍鬚糖: 據傳已流傳民間二千年, 但原名則無從考

究。只知道正皇家遊民間時, 發現民間竟有此糖,入

口極香感到非常特別, 因而對此物產生好感, 於是下

旨帶回宮中, 亦叫龍鬚糖, 一直流傳今, 深感人民大

眾的喜愛。

 

5.糯米糰:據傳已流傳民間已有很長日子, 約二千多年

, 但真正的年代則無從考究。是採用糯米製作後加上

配料包括: 花生、芝麻、糖等混合一起, 製成美 味可

口的民間小吃, 因吃過之後齒蓬留香, 故有“吃過翻尋

味”之 稱。

 

6.冰糖葫蘆: 據傳南宋光皇帝愛妃得了怪病, 終日不思

飲食。藥施無效, 御醫束手無策。後經一遊方農中,

早晚各五粒山楂食之為方, 不經日; 竟飲食大進, 恢復

昔日嬌艷, 自此宮中封為御點。因山楂味酸, 多沾糖食

, 因穿法由大至細, 狀像葫蘆, 故遂成冰糖葫蘆。

 

Home Page    最寵小食   小食“內涵”知多少   香味軒   小甜甜    意見箱  特色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