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06/22/02 01:19:26 PM
Name: jl
Email:
Subject:
Re: Re: 中大畢業展
我個list當然是個人/外人口味啦,不過想引大家表達自己意見. 至於林東鵬畢業展的作品(應該有三幅?),我有兩幅較深印象.
一幅打釘打磨的固然最好,但旁邊那幅牆腳草頭的成熟程度, 實難以令我想像是同一個人的作品,所以也把好的扣了印象分.
我記得幾年前就有人在畢業展一樣製了幅地面,同Mark Boyle (196?的??Avenue
Study收tate gallery)的幾似,又兼幾老土. 或者從人手作業場刊(簡單一句:藝術從那裡來
便往哪裡去; 單影一件作品的過程),反可以見到林東鵬多少確似有點才氣,
但才氣那裡來便往哪裡去,我單以畢業展作品(及統一性)而論, 就始終選不到林東鵬.(這我重申,不過是我的個人意見而已.)
--- --- --- --- --- --- --- --- ---
Name:
良
早前曾聽應屆畢業的師弟妹說,今年阿Tin(林東鵬)得獎是實至名歸,他們高興到要慶祝。慶祝創作獎頒給了適合的人(不知是否機會率很低)。我從你的排名之中,就不見阿Tin的名字,這大概是你的喜好與畢業的同學有很大的差別吧,可否多言幾句呢?
--- --- --- --- --- --- --- --- ---
Name:
jl:
看畢業展,我個人又(繼江康泉的《不記得街》後)再次被其中的錄像作品所深深吸引,馬智恆的《海市蜃樓》肯定是我在整個展中的個人至愛。似乎愈不是學院教的東西,愈叫人喜出望外,愈能展現個人的自學熱枕。其實,我個人並不太鍾意《海市蜃樓》標題名字這種故弄玄虛玩幻象感覺的東西,也亦嫌《海市蜃樓》內容實際相反地太有所介事(舊照、孩童到少年、尋覓…等多少太老土/老成/幼淺/造作了吧?),不似江記內容是源出於年輕人漫畫文化的新派無厘頭作風,對深度的表現坦然自在。(雖然精神上大家都有類同的少年失落迷茫?)但正因如此,馬仔其精彩之處,正是在於其作品追求電影感,講究鏡頭的運用、剪接、場面調度,表現出一個青年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心盡意向一個傳統學習的久違精神。雖然好些鏡頭的起承轉接位都有板有眼,卻有些貪心想試這試那的感覺。由尾段小孩扯著風箏跑轉到樹叢後漸現的成人側影一shot,完整得來也有些太完美的設計味;第一幕男孩走出海邊,鏡頭隨石間跨步而擺動,和整片的緩穩不一貫(能否涉水改善,又是另類技術問題)…;反是背著浮雲天的樹端、水面的波紋等幾個靜止鏡頭,對時間的轉逝呈現就已夠內蘊了。
今屆畢業展還有較深好印象的,是白雙全以弧形擺列的石屎方塊、吳玉瑢大方的起漬水彩。再要數下去的話,則若果鄭淑貞的混合媒體已經覺得太熟口熟面,我反會覺得黃昭敏在開拓帶信仰性圖像學意味於無形(如棕櫚)的國畫,也會是幾有趣的方向;至少,我從來不以為石家豪在畢業展以後的作品有趣過。(不過Jeff也提醒了我,教工筆畫的唐錦騰本身也是個基督徒。)
--- --- --- --- --- --- --- --- ---
Name: 梁寶
Subject: Re: Re: Re: Re: Re: 人比人比死人/arthk自由作風
...阿良,你沒有,我只是說你描述眾人對東鵬的贊賞使我"感到"似在講關於"才氣"多過講作品而已.
至於梁寶,我後來想,你話人比人比死人,會否是指同屆同學之間中作比較不好?
另外,"妳"有興趣可問問小西我在e+e文章中的"女"編輯事件.
我一方面可以從行文上辯解,但我向來對女性主義無好感終是掩不過的,
也因此無理過這種政治正確的要求,大概我對新男新人的問題都無甚感覺,
這又應該算是自由作風還是落伍歧視?
(p.s.雀屎扒真係唔係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