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軸心國敗象已呈,故有關其他佔領地的?故有其他
領地的前途問題,在國際間開始受到注視。香港的前途,自然亦包括在內。當時輿論
普遍認為香港是帝國主義及殖民地主義的象徵,主張把它交還中國。中國
因已躋身大國之列,故亦銳意消除不平等條約及治外法權。美國總統羅斯
福也多次主張香港歸還中國,使之成為國際自由港,並於﹂九四五年二月
舉行的雅爾達會議中,重申這一立場。另一方面,擁有大量殖民地的英
國,雖然早於一九四三年已在主張民族自決的(大西洋憲章)中簽宇,可
是英國事後卻認為這憲章並不適用於香港。自此英國對戰後極力保持速東
殖民地的原狀,不遺餘力。因此邱占爾在香港歸屬問題上多次表態
,寸步不讓。由於英國的強硬態度及戰勝國列強各國的利益關係,
香港的歸屬問
題始終沒有在國際會議上正式提出。其間中國政府雖然多次提出收回香港
的要求,但終因美國態度的轉變等原因,改為將問題留於日後討論,並簽
署《中英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條約》。當時美國一面
不願過分刺激作為盟友的英國,另﹂方面也對國民政府所為頗有微言,故沒有在香港問題上保持堅定立場。此時,英國在戰後重佔香港﹂事,在形勢上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