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三藏一心
此經從阿難捨妄求真,求佛發妙明心,即顯發此三藏一心也。
佛始從眼根指出,十番極顯其真,二見略剖其妄,復自根中,推而廣之,普會四科,遍融七大。阿難大眾,各各自知,心遍十方,常住不滅;此悟次第空藏,已成頓意,而圓意猶未彰也。
復由滿慈(富樓那),問三種生續之因,如來與答,性覺必明,以為其咎,以致世界、眾生、業果,生續不斷,顯次第不空藏;斯則體、用已備,圓意已露,猶未具彰也。
復答滿慈,五大圓融之難,以示性、相二無礙理,且釋有礙之疑。至於即性之相,無量不思議妙用,即相之性,混融不思議妙體,尚未極顯也。
迨依迷悟心,對辨二種緣起,依本來心,圓彰三種藏性,顯理顯到此處,可謂徹法流之底,窮性海之源,顯之極矣。然此一心三藏,即首楞嚴定,人人本具,迷不自覺,當起奢摩他,微密觀照,方能圓悟。
前三卷,佛為阿難大眾,微妙開示,各各自知,此心遍滿十方,常住不滅,得微密觀照之功。此四卷,因滿慈啟問,佛為說三種生續之因,五大圓融之故,會歸三藏, 極於一心, 即微密觀照之功, 照徹心源,一切事究竟堅固。方信首楞嚴,為自性天然本定,不假修成,但是了因之所了,而非生因之所生矣。
本講義是由 吉隆坡 雙威學院 佛學會 Kuala Lumpur SUNWAY COLLEGE Buddhist Society 師生共同努力所完成,歡迎廣為流傳,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若有借用,請載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