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攝心修定的清淨明誨
清淨明誨1 |
首陳持犯利害 |
預辨魔佛教儀 |
確定菩提成否 |
斷 |
必落魔道: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 |
貪婬化世即魔教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 教人斷淫即佛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
a 喻不斷無成 若不斷淫,修禪定者, 以淫身求佛妙果, b 勸深斷方成 必使身上淫機,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 |
清淨明誨2 | 首陳持犯利害 | 預辨魔佛教儀 | 確定解脫得否 |
斷 |
必落神道: 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 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 殺心不除,塵不可出。 縱有多智,禪定現前, 如不斷殺,必落神道, 上品之人,為大力鬼i; 中品則為飛行夜叉、 諸鬼帥等ii; 下品當為地行羅剎iii (參閱19G和19H 之注釋)。 i上品之人, 禪智勝於殺業, 神通既大,福德又勝, 故為大力之鬼; 應是天行夜叉, 及諸鬼主,如川嶽等; 人間尊奉,稱帝稱天者。 ii中品之人, 禪智與殺業正等, 神通福德,既次於上, 則為飛行夜叉, 諸鬼帥等; 應是空行夜叉, 如山林城隍等。 iii下品之人, 禪智劣於殺業, 神通既微,福德亦劣, 則為地行羅剎, 噉人精氣, 亦如大海邊, 羅剎鬼國是也! |
a 食肉化世即鬼教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 b 此預防問難 我令比丘食五淨肉, c 此令知必墮 這種吃肉的人, d 教人斷殺即佛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
a 喻不斷難脫 若不斷殺,修禪定者, 清淨比丘及諸菩薩, b 勸深斷方脫 若比丘不穿東方 服眾生身分(如絲綿等) 如我此說,名為佛說; |
清淨明誨3 | 首陳持犯利害 | 預辨妖佛教儀 | 確定三昧得否 |
斷 |
必落邪道:
又復世界六道眾生, i上品精靈者, ii中品妖魅者, iii下品邪人者,
|
a
潛匿眩惑即妖教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 佛教比丘隨方乞食, b 教人斷偷即佛誨 先出自己誨 若我滅後, 若不如此作, 轉教先佛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
a 喻不斷難得
若不斷偷,修禪定者, b 勸其深斷方得 若諸比丘除三衣一缽 在大法會裡合掌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 |
清淨明誨4 | 首陳妄語大損 | 表己禁敕無妄 | 確定菩提成否 |
斷 |
a 躡標妄語成魔 如是世界,六道眾生, b 指述妄語之意 未得言得,未證言證, c 記其損善墮惡 這種人是一闡提 i《正脈》云: |
a 佛敕聖化必密 如來滅度後, b 惟除命終遺付 惟除命終, c 轉教先佛明誨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 |
a 喻不斷無成 若不斷大妄語, 如窮人妄號帝王, b 許能斷必成 若諸比丘,心如直弦, 如我所說,名為佛說; |
阿難!你問攝心的方法,我現在先講這四種重要的律儀,這是初發心學人,修習入三摩提的至妙行門,欲求菩薩道,就先要嚴守這四種律儀,使身心清淨,皎如冰霜,絲毫不犯。根本既然清淨,那麼一切枝葉如心中的貪、嗔、癡(心三),口業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口四),自然無從產生了1。
阿難!對這四事,若能嚴格護持,不使稍有遺忘或違失,自是心常住於戒中,尚且不緣色、香、味、觸等塵境,何況其他一切魔事,怎麼能夠發生2?
攝心修定的清淨明誨 2
助以咒力若是這人,因有宿生的習氣業種,一時不能斷除,你可以教他一心持誦我的「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這是如來無見頂相的無為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上,所說的心咒。就如你阿難宿世,與缽吉蒂歷劫因緣,恩愛習氣,不是一生二生,或一劫二劫的累積,我纔宣揚神咒,她的愛染宿習,立即消除,終成阿羅漢。她原本淫女,並無心修行,但神咒加持之力,尚且能速證無學聖果,何況你們在會的聲聞,決定求最上乘法,當自信決定成佛。譬如順風(喻神咒)揚塵(喻宿習),塵自盡去,宿習若遇神咒,何習不能盡除,那裡還有什麼艱難險阻?
備注1《正脈》問:「婬、殺、盜是極粗身業,何反謂其細於心三,大妄語是極重口業,何反謂其細於口四?」 |
本講義是由 吉隆坡 雙威學院 佛學會 Kuala Lumpur SUNWAY COLLEGE Buddhist Society 師生共同努力所完成,歡迎廣為流傳,但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若有借用,請載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