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三寶 後語
湄公三寶坐多陣 | |
如果你對湄公三寶也有興趣,想旅行旅得有多點意思,兼且認識、關心和支持這些國家和人民多一點,請留意 Stay
Another Day 這個網址。除了好像 KOTO,
Hagar, Sala Bai的 hotel
school restaurant這種,還有支持藝術、殘疾人士、環境保育、野生動物等等的疑似社企組織,值得參與其中。你會發覺的確可以
stay多好多
day… |
|
孤星 | |
以前去遊行都會揭揭 Lonely
Planet,但總嫌它資料太澎湃又多字少圖,不適合我這種知識水平不高的讀者,而且笨重,買了也不會帶出門。奈何這湄公三寶,多圖少字的書不易找,尤其是老撾,零供應,而
Lonely
Planet竟然新出了一本《越南柬埔寨老撾及大湄公》,一次過滿足三個願望,成為我的唯一選擇。雖然我也帶了台灣出版的越南和柬埔寨的圖畫書,結果還是
Lonely
Planet資料齊全幫得手。終於從 Lonely
Planet的顧客變成粉絲用家。 |
|
例答 | |
若有例問,不介意例答。維持在《波捷.一瞥》FAQ的基調,只搭舊叉燒: 有冇艷遇呢?
好唔好玩呢?值得去嗎?
有甚麼得著?
從沒想去旅行要得著一些甚麼,嚴格來說,也不是要去玩。有些耳聞目睹的人和事,令人難過多於快樂,不能說好玩。不過,久不久抽離現狀,放眼世界,認識其他的 realities,向其他人、其他文化學習還是需要的,提醒自己我並不在世界的中心,上帝的國度闊得佷,有很多人與事值得我關心。 近年的旅行旅得比較多些質感,一點一點,好像慢慢在連線。譬如說,老撾北部的 Phongsaly跟雲南(鴉片和民族)和巴布亞新畿內亞(民族和語言)、柬埔寨越南跟南韓(戰爭)、柬埔寨跟德國 Dachau(納粹酷刑)和文革(信任的破壞),隱約相關;當然,越南老撾柬埔寨,本來就是有幾分面善的鄰居。 來到一個新的點,覺得它與我見過的一些點有連繫,不是敢將它們簡化,勉強說它們一模一樣。那連繫,是在於不同場景揭示人性的面貌,是多麼相似。 既是連線,也是在拼圖。我對世界的認識仍然很皮毛,還有很多塊,慢慢砌。砌砌下,但願會找到我的一塊,能為之而生為之而死那種。那時,我會奮不顧身跳入去,勿念。 |
|
嘩,參考! | |
Christian NGOs
疑似社會企業,多多幫襯
大湄公經濟、歷史、民生、旅遊、宣教
豆泥小旅館
糜爛生活
|
回到荷莉200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