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隬陀佛 阿彌陀佛,梵語 Amita , 義曰:無量光,無量壽,又義甘露(密教稱為甘露王)。又稱阿隬陀如來、甘露王、甘露王如來、阿彌利帝、簡稱彌陀,為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 阿彌陀佛原來是一位國王,當時有一位世自在王佛,住世說法,得道後,便拋棄王位出家修行,名稱法藏比丘。他發下四十八大願,願佛國清淨莊嚴,無有眾苦,但有眾樂,成佛後道號阿彌陀。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為梵語,釋義是無量,包含無量壽和無量光的意思。所以又稱阿隬陀佛為無量壽佛和無量光佛,共有十三個名號。 相傳二月初十日是其得道日,十一月十七日為阿隬陀佛聖誕之日。信徒稱釋迦牟尼為佛祖,稱阿隬陀為佛或佛爺,不是同一神,應辨明尊奉。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並逐漸形成後來的淨土宗。隨著淨土宗在中國的普及,阿彌陀佛成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彌陀佛四字成為一般中國佛教徒間相互問候語。 「南無阿彌陀佛」義曰:皈依阿彌陀佛。「南無」是梵文 Namas 的音譯,意為致敬,歸敬,歸命的意思,是佛教徒一心歸順與佛的用語。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亦稱為無量壽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