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 梵語 Sakyamuni 的音譯。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始祖,又稱釋迦如來,釋迦世尊或釋迦佛祖,民間簡稱佛祖或佛陀。釋迦是二千五百多年前,北印度的一種族名,意思是‘能’;‘牟尼’可譯作‘文’,是一種尊稱,含有 ‘仁,儒,寂默,忍’ 等義,意譯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如來是無所從來從去,法身如來常住不動。佛祖的佛是佛陀的略稱,釋作覺者、智者;覺者可以自覺、覺他,智者是知道苦、樂、滅、道四締,佛祖是對佛教的神明最高尊稱。 釋迦佛於公元前一0一六年四月八日夜,生於印度憍薩羅國迦毘羅衛城,母摩訶摩耶夫人回娘家,在國都郊外的藍毘尼花園無憂樹下出生。出生不久就能步行,還喃喃指天宣誓:我為人中最偉大最尊貴之覺者,我要廣渡救濟眾生。說完,天上忽然瀉下兩股淨水,一股溫和、一股清涼給佛陀沐浴,而且天神駕雲在上空奏樂,慶祝佛陀誕生。因此每年四月八日,佛教徒都舉行洗佛節。其出生年代及成佛在世年月有一說:出生四月八日,三十歲成佛,導化眾生四十九載,二月十五日於拘戶那城跋提河邊的婆羅雙樹下圓寂,在世七十九年。 又有說釋迦牟尼俗名悉達多,生於西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釋迦國的太子,二十九歲出家修道,從當時著名的沙門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修習禪定。不久就達到他們所教導的一切,但這並不能滿足他的希求,經過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禪中,他順次經歷禪那的四種境界,然後繼續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從此以後,他被稱為佛陀。並到處說法,組織僧團,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圓寂。簡稱為"釋迦"。他創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一道成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相傳佛陀入滅后,弟子們焚化佛祖遺體,于灰燼中得4顆牙齒以及指骨、頭蓋骨、毛發等物。弟子們將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養,頂禮膜拜。后來,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別盛入寶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養,其中有許多傳入中國。 1987年法門寺地宮發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節中指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