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誕 農曆八月廿三日是黃大仙寶誕,當日在黃大仙祠內會舉行一連串的祭祀活動。 黃大仙本名黃初平,公元328年於浙江金華縣蘭溪市出生,後來在赤松山得道成仙。1915年,道侶梁仁菴等人攜同黃大仙寶像從廣東來港,幾經遷移,終在1921年由嗇色園在現址建成黃大仙祠。該祠原為私人修道所,其後於1956年開放給善信參拜。現今除有安奉黃大仙的大殿外,尚有三聖堂奉祀呂祖(呂洞賓)、觀音及關帝。黃大仙據說是「有求必應」,十分靈驗,農曆新年前後,到該處參拜的人絡繹不絕,十分熱鬧。 .頭炷香. 頭炷香就是第一爐香,許多人認為新年的第一爐香功德最大,可以獲福最多,所以常常爭燒第一爐香。燒頭炷香的時間雖說在凌晨,但信徒在午夜以前就已等待。如果是農曆正月初一燒頭炷香,一般除夕午夜之前香客已在排隊。正因如此,除夕夜往黃大仙祠,但見人山人海,十分熱鬧。 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坐落於獅子山南麓,該地區亦以此而命名,是香港最著名的道教廟宇之一。黃大仙祠全年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不絕於道,每年農曆年的除夕夜,廟內外必定擠滿善信,爭相向黃大仙上「頭柱香」,祈求神明保祐他們在新一年萬事吉祥順利,從心所欲。此外,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的黃大仙誕,也會擠得水洩不通。到黃大仙祠問卜,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求籤。求籤的善信會跪在壇前,拿著籤桶輕搖,直至一根籤落在地上,然後依照籤號領取籤文,請相士解說。 黃大仙祠廟宇採用中式宮殿建築,主殿,三聖堂,亭台,水池等分佈有致,面積有十八萬平方呎。黃大仙祠除設有供奉黃大仙的大殿外,還設有三聖堂,奉祀呂祖(即呂洞賓)、觀音和關帝,堂內並掛有一幅萬世師表孔子的畫像以供憑弔。同時,廟宇內珍藏了不少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典籍,集儒、釋、道三家於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