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風格為沒有特定字數、句數,讀來流順,一氣呵成。
樂府是宮方音樂機關,詩人通常借用樂府樂曲配上新詞,自成一新作品;亦有借樂府舊題,而詞、調卻重新創作,如李白《將進酒》就是一例
每首四句,可分五言和七言兩種。風格上與律詩甚有淵源。
七言絕句,簡稱七絕,是出現於六朝、成熟於唐代的一種近體詩。每首四句,每句七個字。
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起源於民謠。先秦時期除《詩經》、《楚辭》已有七言句式。
通常每首八句,第一、二與七、八兩句不必對偶,二、四與五六句必須對偶;字數上,分五言、七言兩種。
唐詩是中國詩壇的全盛期,將古詩發展成一有精密格律、講求音律的新境地,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學財產。
詞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於唐代成形,亦稱曲子詞、詩餘、長短句。
承唐代發展,在宋代達到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後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
宋詩從唐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具有自己的特色。它的成就雖不如唐詩,但對後世仍然有很大的影響。
板主從現實生活中 的體驗,將感情轉化成文字,以抒發個人的志向情感。內容簡單正接,沒有特定格式韻律,這種風格與九龍宋公明的個性正是一致的。
到聚義廳交流討論
回宋公明的歷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