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應加入急症外傷科
整形外科加入Trauma Team始創於張校長的卓見。在外科急診最常見的即是各種跌打刀傷,許多從頭頂到腳底的傷口縫合及處理都屬於整形外科的範疇。以傷害種類來說,急診就醫及急診手術,整形外科約佔了四成的比例,所以整形外科應加入Trauma
Team。基本上,林口長庚外科急診屬於急症外傷的後送醫院,目前外院不乏整外專科醫師,卻仍常將一些複雜的傷患轉至林口急診,對於這樣的患者與傷口的評估,我們應由已經接受過完整整形外科訓練的主治醫師,才能提供最適當的評估。整外的全名是重建整形外科,傷口整型與功能重建是整形外科的基礎或根本,重建常需多次手術的治療過程,並需在急診的第一次手術前即擬定好整個過程的治療計劃,要達成這種Predictive
Treatment Program,則整外主治醫師的急診駐診,應是時勢所趨。若是針對Polytrauma的案例,更需要整外、骨科、一般外科三科主治醫師共同會診,才能提供Multiple
discipline treatment protocol。基於這樣的理念,這些年來,Trauma
Plasty在魏副院長及陳瑞杰主任的推動下,不斷地有新的主治醫師加入,藉以充實外傷整形外科的陣容及提昇品質。
主治醫師駐診可提高醫療與教學的目的
外傷是整形外科的基礎,住院醫師在此可學到從各種簡單傷口的處理到複雜傷口的重建。整形外科的特性在其重建方式的多樣性,同樣的傷口有各種不同的治療方式,可因醫師的認知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但事實上,傷口卻有不同的變化,患者的general
condition、主治背景、國籍、associated injuries、及Psycho-neurologic
status,皆可影響治療的方針。再加上急診治療易衍生醫療糾紛,若經由R來面對急診的案例,將因經驗、knowledge、及technique的認知不足,而不易提供病患predictive
and prospective treatment program。於是由主治醫師駐診不僅可提高較好的醫療品質,並由此可給予R對於fresh
case的腦力激盪與想像空間,及提供許多學習的機會。這八年來,外傷整形科不斷地成長,在顏面與肢體的重建已有相當成就,內視鏡輔助顏面骨折及tissue
harvest更已居領先的地位,外傷領域資源寬廣值得大家共同開發。
醫療品質的訴求
要提昇醫療品質,需從案例登錄及Clinical
pathway著手,目前外傷科在陳瑞杰主任的領導下,陳建宗與高榮良醫師積極推動Trauma
registry,投資許多人力、財力及物力將每個住院病患列入電腦檔案整理。為確保品質,則需使每個經手的患者,類似醫院工廠的產品,進入care
map的流程,減少治療的變異性,減少瑕疵品。讓品質穩定,才可以有較好的prognosis,所以要作protocol進行prospective
study。
接著要進行的是Outcomes research,傳統的Outcome
study是以醫護人員的角度來評估治療的result。但縱使治療成功了,可是病患付出的代價,整個治療過程對當時與往後生活造成的衝擊,此治療方式是否契合病人所需,均是醫護人員應深思的問題。近30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醫病關係漸從以前治療疾病成功與否,演變成目前醫療市場的醫療保險,消費者與醫院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醫療保險,健保(Purchaser)
(Consumer)
醫院(Provider)
病患,消費者
|
(a)醫療消費負擔因逐年攀升,醫療財政單位與醫療保險公司務求抑制醫療消費無限制地成長,且責求其醫療消費是否與醫療成果配合,(b)消費者意識抬頭,更關切其治療成效,冀求傷病後對於其原有的生活品質能有最少的衝擊,(c)醫院團隊有義務維持並不斷地提昇醫療品質,且長期追蹤其醫療成績並據以尋求適當的醫治方式與改進,並淘汰不適宜的醫療方式,或糾正失序醫療人員,以免重蹈覆轍。於是個人在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跟隨Loyd Hey(Orthopedics, Ph.D.)與L. Scott
Levin學Outcomes research盼望能為國內醫療帶來新的訊息或制度。
Outcomes
research是以patient-oriented self report questionnaire,經test-retest,以求其sensibility,
specificity, reliability來prospective assess result of management。於是就此方式進行顯微手術latissimus
dorsi muscle harvest donor site用endoscopic-assisted method harvest與conventional
method做比較,以及手指重建方式的Outcomes research。
外傷整形的隱憂與契機
九月份的外科會訊,有篇文章列舉了在目前健保給付下對整形外科的九項衝擊,包括"捨棄高難度、高風險、複雜而給付不合理之重建手術"、"道德觀醫療行為之偏差"、"易招收將來以從事美容外科為職志之住院醫師,其心態及學習方式有很大爭議性"、"我國整形外科,尤其長庚醫院在世界上具有重要一席之地,但不幸的已有不少世界知名醫師,因健保給付非常不合理而將重心轉向收入高之美容手術,年輕醫師也不願辛苦從事或繼承這些工作"。
外傷整形辛苦走來,這八年歷經了22位整外主治醫師的耕耘,已奠定穩固的基礎,但值班的體力及精神耗損大,突發狀況及醫療糾紛多,工作環境不穩定,對家庭與個人衝擊不斷,加上外院條件優渥,導致人才流失,從外傷科成立以來,共有14人離職或回母科(14/22,64﹪)。我們誠摯地感激過去與現在攜手站在前線治療外傷病患的所有醫護同仁,由於大家對traumatology的勇氣、使命與執著,使得外傷整形得以日漸茁壯成長(96´-99´的1st
author publication 24篇,國內外presentation 55篇)。現在台灣已進入高步調的社會,交通與工業傷害頻仍,且意外傷害死亡幾年來一直居死亡率之首,為照顧更多外傷病患,張校長與陳主任正籌畫外傷中心,以更慎密的架構,更完整的軟硬體來提昇外傷的醫療品質。我們預估將會提供有職志於重建整外醫師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未來發展方向
急診時,外傷整形醫師可以進行從頭到腳整體性的緊急醫療,而為達成較專業的醫療成效,外傷整形將分為microsurgery
and extremity reconstruction, craniofacial reconstruction, general plastic
trauma三個subspeciality,以求精緻外科的水平。未來的發展方向有:
(1)One-stage,early
reconstructive surgery
外傷科的特性在於其靈活的機動性與時效性。Plasty,
GS, Ortho三科協力提供全日候的Multiple discipline treatment。經由one-stage,early
reconstruction可縮短reconstruction次數,縮短療程,提昇療效。
(2)
Endoscopic-assiste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Trauma
Plasty在endoscopic-assisted tissue harvest(LD, gracilis, rectus abdominis,
sural nerve, great saphenous vein)及陳建宗醫師的facial bone
reconstruction(facial bone ORIF, frontal sinus repair, forehead
recontouring, mandibular condylar repair, orbital floor exploration &
repair,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已有相當心得,且居國際的領先地位。希望此endoscopic-assisted
surgery能更普及,且繼續尋求更深入的突破。
(3)Outcomes
research to assess various treatment effects
整形外科與其他科的不同,在於對同一種疾病或傷患,可有許多治療的選擇,於是治療成效有其多樣性。藉由patient-oriented
self report questionnaire來評估治療癒後,讓病患陳述病後生活的衝擊及調適,並經由Biostatistic
analysis可幫助醫生了解各種治療成效以尋求最適合且最優化的治療。
(4)Trauma
registry and Clinical pathway to enhance management facility
為提高醫療品質及績效,以達最優化的trauma
plasty or trauma surgery, Trauma registry and Clinical pathway,經由系統的登錄與適宜的protocol可將治療標準化,減少失序的治療,並俾利術後追蹤與醫療品質的維護。
(5)Microcirculation
study及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延續既有的models-
rabbit ear window chamber model, rat dorsal window chamber model, rat
cremaster muscle chronic model, rat hindlimb ischemic-reperfusion model,並繼續專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