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興盛之背景: 1. 社會政治動盪: 魏晉南北朝期間,社會動盪,戰亂頻仍,人民深感生死無常,道教倡言長生不老之術,且不須棄俗出世,至為方便,故深受人民歡迎。 2. 清談玄學之促進: 道教原創在中國,在民間早有相當基礎。魏晉時清談玄學之風極盛,而其內容則以老子、莊子之學說為主,這便與道教之義理十分吻合,所以當時名士清談玄學,便傳播了道教。 3. 君主之提倡: 南北朝時,北魏太武帝奉道教為國教。之後,君主在提倡佛教之同時,也推崇道教。唐代因君主與李耳(老子)同姓,道教更受到皇室的尊奉,甚至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規定道士的地位在僧尼之上。君主的提倡,成為道教得以廣泛傳播之重要因素。 4. 民眾易於接受: 道教的教義帶有濃厚的回復自然、人人自由平等的色彩,且其膜拜的神仙人物是民間所熟悉和敬重的,所以一直受到下層社會民眾的信奉,自魏晉至隋唐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