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關於金銀紙的傳說 燒金銀紙的習俗是鬼神思想的產物,起源於祖先崇拜。據說始於唐代,但無文獻可資證明。據我推斷,紙錢的起源應比金銀紙更早,因為古書中並無金銀紙的說法,但以陰錢、冥錢、瘞錢、擬錢等語來代替紙錢。今日所稱紙錢,是將紙剪成錢型,供鬼神使用,或與屍體一起埋葬,當成陰間的貨幣。這在很早以前就流行了,佛經中也有所謂的庫質錢、長生錢,又稱無盡財,但那不是紙錢,而是有些寺廟會收取抵押品而借錢給人、賺取利息,以供寺廟花費。但受到世人責難,這或許與香油錢有關,可能就是庫錢的起源。台灣有為死亡做追善供養的習俗,謂之「做功德」,而做功德一定要燒金銀紙和庫錢,因為紙錢是陰錢,人死後立刻要用到,因此要滿足亡靈所需。 據說唐朝李山龍裁紙做成錢帛,供養冥官;此外,唐朝陸仁菁贈給鬼神錢綵,但鬼神說貨幣無法用,要用紙或綵絹做成的紙錢才行。 唐太宗有位諫臣魏徵,受到上下尊重,上疏二百餘篇,力陳時弊及君過,就連唐太宗對他也有幾分忌憚。據說,魏徵殺龍王時,唐太宗曾因此而昏倒,其靈來到冥府,看到眾靈啼哭,於是以陰間一金庫的金贈予他們。他更看到陰間輪迴之慘狀,因此說自己返回陽間之後,必為他們超渡,不久,果真魂返陽世。然而,陰間所用者悉為銀紙和紙錢,太宗乃大赦天下,集高僧為死亡製金銀紙錢予以焚燒,舉行超生儀式。 又有說紙錢的起源和唐高祖 ( 或曰明太祖 )有關。傳說高祖顛沛流離時,曾回到故鄉,但慈母已死。他打算前往母親墓前祭掉一番,卻發現墳墓數千座,不知哪座才是母親的,悲嘆之餘,只好把錢放在各墓頭,並說若母親有靈,請享用。不久,有一墓的錢清失了,他因而尋得亡母之墓。 另有一說是紙的發明者蔡倫開始製造金銀紙。他以樹皮、麻頭、破布、漁網之類製紙,獲得成功,天下乃稱蔡倫紙,大獲其利。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傳說製造金銀紙是蔡倫為解決紙張生產過剩所想出來的苦肉計,他向朝廷稱病返家,和妻子私下相謀將紙裁成長方形,再塗上銀箔,紮成一束。後來向外宣稱病危,造了一具無底板的棺材,躺在其中,親友紛紛前來探訪,發現他妻子不斷在棺材前燒銀紙。眾人詢問原因,他妻子說出事先套好的話,指他數度昏迷不醒,醒來以後便說缺錢而向他人借旅費,她在他懷中找到幾疊銀紙,知道這是陰間的貨幣,所以燒掉給他用。又說:「我丈夫吩咐我在他死後,不要立即下葬,只要不斷燒銀紙,也許五六天後,他便會醒過來了。」到了第七天早上,蔡倫果真甦醒,眾人大為驚訝。蔡倫表示他病危時,被一大漢拉走並關到牢獄中,當他掏出銀貨給獄卒時,原來凶惡的獄卒立刻改變態度,中途一遇到阻礙,只要掏出銀貨,立刻化解,他才能順利見到閻王。閻王因他生前功勳彪炳,逐饒他一命,這都是銀貨之賜,否則他也活不過來。囚人聽他這麼一說,開始流行燒銀紙,希望死者在陰間不致受折磨。後來,也燒用金紙及其他類似之物。但我認為這只是傳說,蔡倫應不會這麼惡劣,用這種卑劣的手段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