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品的禁忌: 鱔魚 - 鱔魚的尾巴是尖尾巴,牠是漸漸的下去的,所以是「絕尾巴」,「絕尾巴」有子孫的名詞,所以拜饗不可用鱔魚,以免絕嗣。 茄子 - 茄子俗稱「吊殺魕」,因為是吊在花梗上的,所以稱為吊死者為「生茄子病死」,就是這個意思。故不能以「吊殺魕」祭祀。 窖魚 - 海中的魚稱「窖魚」,如黃魚,勒魚等都不作祭品。 黃豆芽 - 黃豆芽形同「如意」,所以俗名「如意菜」,拜饗不是可以如意的是,故不用為祭祀。 祭品--_ 清水 供奉神明仙佛 , 一定要使用合適的供品 , 不可以馬虎苟且。最常用的供品有:清 水、素菜、水果、香、香水、紅燭、鮮花、肉類葷食、甜點、酒、茶。在此先談清水 供奉。很多拜神拜佛的信眾, 總是抱著「禮多人不怪」的心情 , 認為供品愈多愈好 , 愈多愈妙,甚至認為以昂貴的供品供之 , 可以獲得較優厚的祝福 , 獲得較大的利益。事實是不是如此 , 卻大有疑問。我們必須知道 , 天界的神明是大福報者 , 所擁有的遠多於我們凡夫俗子 , 憑心念可以示現所需。已經超越於三界之外的仙人或佛菩薩, 祂們是福德智慧圓滿的高靈 , 具足六神通 ,即天眼通 , 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 擁有無上大能大智慧。豈會稀罕一般的世間供品?不過 , 透過供品 , 信眾可以表現自己的誠意 , 神位前什麼也沒有 , 或供品無人打理 , 素菜長了霉 , 水果發了酵 ' 酒也變成「陳年佳釀」 ' 水成了蚊蟲的家。這種供奉 , 就是增添了極昂貴的食物 , 金銀鑽石鑲製的器皿, 也沒有什麼意義 , 只不過是一個形式而已。但是 , 如果誠心誠意 , 只要一杯清潔的清水 , 也是無上的供品。 一杯清水 , 絕對適合作為供品。清水的意義 , 是讓神明仙佛解渴 , 一杯清水 , 對於 口渴者 , 真是滴滴如甘露 , 尤其是在荒漠上 , 旅人缺水 , 在途中通到好心人 , 施予一口 水 , 比什麼都要珍貴。在佛法上 , 用清水供佛是最符合法度的。我們供神明或供仙佛 , 可以使用兩杯清水。第一杯清水 , 是用來供神明解渴的。第二杯清水 , 是象徵仙佛神明的浴水 , 讓神明仙佛洗身、洗手、洗足 , 清潔身子。當然 ,這只是一個象徵 ' 並不是說沒有這杯清水 , 神明的身子就污穢 , 有了這杯清水 , 神明身子才清潔 , 而是表達我們的一番心意而已。 不過 , 這兩杯清水一定要保持清潔 , 早上供在神位前 , 必須很清潔 , 飲用水尤應是煮沸了的飲用水。如果不理會水的質素 , 把隔夜水、污水、帶金屬氧化物的水 , 作為供品 , 輕率大意,或是任讓清水在神位前擱著數天 , 由清潔水變成佈了塵埃的水 , 那就是不敬。沒有誠意 , 就不如不拜神。 水果 水果是神位供品必不可少的一種。水果營養甚豐富 ,種類繁多。水果供品 , 最常用的橘子 , 大多數設有神位的家庭 , 都會在神位前擺放一碟橙, 共有四個 , 三下一上 , 成山形 , 象徵堆積如山。除橙子外 , 其他水果一樣可以作為經常性的神壇供品 , 如蘋果、香蕉、荔枝、龍眼、柚子、菠蘿、梨子、西瓜、蜜瓜、西梅、西柚子、奇異果、 芒果等。只要是合時的水果 , 都可以供在神位上。事實上 , 經常變換水果供品的種類 , 最能顯示供奉求拜的誠意 , 因為唯有重現神明仙佛的 , 才會想到供上不同的水果 ,時時變更。無心叩拜的 , 就懶於變化 , 十年如一日 , 把設水果供品變成了例行公事 , 會失卻設供的意義。 雖然任何水果都適合供於神位前 , 但有一種卻例外 , 那就是榴槤。榴槤雖然被稱作 果中之王, 營養極高 , 具有強精的作用。可是 , 其氣味卻是神憎鬼厭 , 有驅邪的作用 , 故神明問之 , 亦每每退避三舍 , 靈界眾生必不眾於神位 , 失去了安神位的意義。對於慾 界的神明 , 供奉榴槤尤其不敬 , 因為榴槤有強精作用 , 被視為壯陽妙品 , 或是增加性慾的快感。把這個東西供奉 , 就如把壯陽葯供奉一般 , 不是認為神明性能力不足 , 就是暗示神明有淫意。這種態度是不適當的。 水果供品一定要新鮮 , 不可以把鮮水果長期放置 , 任讓水果生起霉菌 , 橘皮由橙色 變綠色 , 綠色變黑色 , 橙味由清甜甘香 , 變成發酵「佳釀」 ' 質地由硬而變軟, 由軟而至 橙肉破皮而出 , 橙汁外溢。這種「水果供品」, 人們也吃不下 , 拿來供神 , 只不過是顯示 自己不誠心罷。水果既要求新鮮 , 所以就不應該使用假水果。目前在玩具店中 , 我們可以買到在外型上幾可亂真的水果 , 有香蕉、橙子、蘋果等。但這終究只是玩具, 只可拿來玩 , 不可以為了節省供品開支 , 而用來長期放在神位前 ,當作供品。這是對神大不敬。正如我們 吃飯時 , 喜得真正可吃下肚的菜館 , 不喜假東西一樣。 素菜 筆者經常提倡供神佛一定要用素菜 , 不應用血腥葷類。無疑 , 供奉某些神祇時 , 使 用肉類血腥較為靈驗 , 但使用肉、魚、蛋、蝦、蟹等 , 都是帶有殺生意味 , 對生靈造成 傷害 , 因此 , 儘管以血肉供神可得感應 , 祈求兌現 , 卻藏有殺業 , 對於後運會有影響。 因果業報 , 屢應不爽 , 神明也不能違犯因果定律。素菜不單適合用作供奉吃素的仙人、佛祖、菩薩 , 其他神明亦可使用素菜。用素菜供奉神明而不用肉食 , 如果信眾一下子不能適應過來 , 覺得不對勁 , 可以採用漸進式 , 增加供品中素菜的份量 , 減少血腥肉葷的份量 , 從一大塊燒肉 , 漸漸變小 , 直到取消肉類為止。 在某些特別的節日 , 人們喜歡使用特別的葷食 , 如鯉魚、豬橫猁、雞等 , 亦應盡量 避免。雖有遣反傳統之嫌 , 卻是合乎神佛護生的心意 , 故對此傳統不必拘泥。常用肉類 拜神 , 甚至有些更過份的 , 竟用燒肉死雞拜觀音, 那不單不得拜神利益 , 反而招菩薩的 護法譴責 , 後運反有弊端。 目前 , 一般供神明的人 , 並不是茹素者 , 但有些亦會在農曆每月初一及十五吃素 , 所以就順便把素菜供在神位上 , 其他的日子 , 則不供素菜。這其實亦不如法 , 供神不當。因為祭神如神在 , 如果我們只期望神明每月只吃兩天 , 那就不妨這樣做 , 但我們自 己是不是每月只吃兩天 , 其他日子不吃飯 ? 如果自己不是如此 , 卻認為神明不會肚餓 , 那就是待慢了神明 , 待慢了菩薩, 拜神態度不佳。 供奉素菜 , 應該是每日的工作 , 在燒飯造菜時 , 把一小碟素菜留給神佛 , 恭恭敬敬 的放到神位上 , 或到晚上才拿下來 , 加熱食用 , 那就可以更加容易獲得神明祝福 , 因為 供神之物 , 必然具有靈力 , 具有加持力。在印度 , 曾經獻到神明前面或上師前的食品 , 稱為「祭餘」 ' 印度人都相信 , 這「祭餘」具有祝福的作用 , 他們會誠心誠意的吃下它 , 非常珍惜。在修道院成宗教公社生活的僧侶、行者 , 所吃的食物全部都是祭餘。和供奉水果一樣 , 供奉的素菜也應是新鮮的 , 不可以供上隔夜菜 , 發霉變壞了的素菜 , 自己不愛吃 , 就不要拿到神往前。玩具用途的假菜蔬,也不要用作供神 , 否則亦是拜神態度不佳。 甜點 素菜是日常必須的食糧 , 我們以此供神佛 , 表示我們把自己所需的 , 和神佛一起分 享 , 這是展示誠心的最佳方法。不過 , 我們平時除了一日三餐 , 間中亦會做一些甜點或是自食店買回一些甜點與家人和朋友食用。當你在享用著這些甜點時 , 其實也可以盛一小碗, 或是切下一小塊 , 供在神位前 ,作為對神明的敬意 , 也表示你常常都不忘記神明 , 祭神如神在 , 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 , 供奉甜點 , 也應該好像對待來客一樣 , 要尊重他 , 不可以把供神的甜點 , 吃了兩口 , 才拿到神位前 , 或是嘗了一點, 覺得不好吃 , 或發覺變壞了 , 才拿到神位 前 , 心中以為 , 反正神明不是真的吃甜點 , 就不要浪費 , 物盡其用 , 供在神明前 , 何 樂而不為 ? 如果你抱著這個態度 , 就顯示你不是誠心的相信神明 , 表面供奉 , 實際也不知道自己在拜什麼。 鮮花 有些人把神位搞得污煙瘴氣 , 除了鋪滿香火薰出的污跡 , 又沾了食物油污 , 香爐灰 則吹滿神壇。這樣的環境 , 到底是不是誠心供奉 , 大家心知肚明。這種陰沉沉而污穢的 環境 , 神明居住得並不舒服 , 祂壓根兒不能感知到供奉者的誠意。和這種環境剛剛相反的 , 是把神位打理得一塵不染 , 常常清理香火的污跡 , 有窗明几淨之惑 , 尤其是在神往旁擺了一個小花瓶 , 並常常在瓶上插上鮮花。淡淡的花香 , 嗅了教人心曠神怡 , 精神奕奕。這種環境 , 顯示了供奉者的誠心 , 無論是哪一位神明 , 都不好意思不作祝福。 花是對聖者尊崇的表示。中國人拜神拜佛 , 不用花園 , 卻喜在佛壇或神壇旁邊 , 設一花瓶 , 在瓶上插上鮮花。這也是很理想的供神往方式。不過,這些花朵 , 一定要使用新鮮花 , 並且在鮮花有枯萎跡象之前 , 更換另一朵。如果心情鬆懈 , 連神位上花朵枯萎了也不自知 , 就顯示拜神者有欠誠心。花朵必須用真鮮花 , 不可以使用塑膠花、紙花等。這些假花 , 並沒有真花的天然香氣和色澤 , 不能像真花那樣 , 給神位帶來清淨安寧的氣氛。尤其是使用塑膠花 , 仔細的嗅一嗅,就可以嗅到塑膠的怪氣味 , 神明仙佛必不喜歡。 茶、酒 茶既是中國人所喜的飲料 , 用於供神佛 , 自然亦甚合適。茶的清香四溢 , 人們喜愛 , 神佛也喜愛。祭祀時使用茶 , 也是一般人的共識。不過 ,人們供茶的方式 , 並不如法。人們用茶供神 , 並不注意茶的色香味 , 隨隨便便的掏一點茶葉 , 放進茶壺內 , 然後又隨隨便便的注入清水 , 而不理會水的熱度 , 但求自茶壺傾出時 , 有一點茶色就可以了。事實上,敬神如神在,請神用茶,也應該假設神明是真正的用茶,要用沸水,要真的可以把茶葉開成佳茗,有茶香飄溢,點點滴滴的彌漫神壇,色澤美麗,而味道亦怡人,你只要問問自己是否欣賞這茶味 , 就知道自己是否供得如法。 供酒的情況也一樣 , 不要隨隨便便的找些「甲醇米酒」,儘管採用廉價品 , 也應用正正當當的 , 自己可以拿來飲用的 , 或是用作煮食的。那些連醉酒劉伶也不想喝的 , 不要拿到神位前 , 那是不恰當的。另一方面 , 佛菩薩並不嗜酒 , 所以 , 供奉祂們的神位 , 就不必預備酒類、飲品。 香水 一般拜神拜佛 , 並不使用香水香膏。依中國佛教的立場 , 可能是由於佛定了戒律 , 出家人不得使用香水 , 因為一般人使用香水 , 尤其是女士使用香水 , 其實帶有挑逗異性 的企圖。出家人求清心寡欲 , 自不使用香水。 在西藏佛教的佛壇佈置中 , 卻指定以塗身香水作供品之一。為什麼會這樣呢 ?由於兩者的出發點不同 , 中國佛教從出家未成道者的立場視之 , 西藏佛教卻從佛的立場視之。佛既已解脫得道 , 那麼 , 無論做什麼都是如法的 , 而香水正好象徵成道的高靈 , 身體散發芳香 , 而不是一般凡夫俗子的體臭。所以 , 供神供佛 , 實在適合供奉香水 , 對於天界神明 , 由於他們未斷情慾, 依然重視名譽 , 信眾其實也不妨給他們供香水 , 以博取祂們好感, 祈求得感應。目前 , 很多人拜神都用香水 , 對於女性神明 , 也是如此。凡是美女 , 無論是凡人也好 , 是天神也好 ,女為悅己者容 , 皆重視自身的吸引力 , 故以香水作供品 , 較能討好女神。 在印度西藏等地 , 由於精神比較開放 , 對性的禁忌不如中國那樣嚴厲。因此 , 印 度西藏的女神或佛母 , 造型都是比較性感冶艷的 , 不像中國的女神女菩薩那樣 , 把美 態隱藏起來。電視或戲曲的女神或觀音 , 都是不苟言笑的 , 或以中年婦人或老年婦人飾演。 因此 , 供奉天界女神 , 如女鍋、何仙姑、瑤池金母、九天玄女等 , 都應該如同對待美女一般的供奉 , 供上香水塗身 ,是合乎禮儀的 , 反而常在中心視女神為老人家 , 才是不敬呢。 檀香 拜神自然要上香 , 最正確的做法 , 是每一神位都設一香爐 , 早上一位清香 , 黃昏時 亦是一炷清香 , 每一神位的香爐都如是。中國人一般的家居 , 都設有觀世音神位、祖先 神位、地主神位、天官神位、灶君神位、門口地主神位等。每一神位一炷香 , 總數加起 來也不很多。有些人比較神心 , 見神就拜供 , 任何一個佛菩薩或神明的造像 , 見了心生歡喜 , 就請來供奉敬拜 , 在家中設一個大神壇 , 在大桌子上 , 放滿了諸天神佛。這一情況 , 就不必在每一神佛前都設香爐 , 否則會給神壇弄得極為混亂。另一方面 , 如果神壇上有數十位神明仙佛 , 每一神明一炷香 , 在這個小小的房間或廳堂 , 燃燒數十炷香 , 就可能把應該清淨的神壇 , 弄得污煙瘴氣 , 人嗅之而嗆咳,如此令人呼吸困難的環境 , 以己心比神心 ,神明其實也並不舒服 ,這是安神位安得不正確。在一個大神壇上 , 如果不在每一神明前設香爐 , 而是在正前方中央設一個大香爐 ,把香火集中起來 , 才符合法度。供神明之法不可以量化 , 而應按環境 , 按情況 , 建立一個最舒適祥和的氣氛 , 自己感到舒服 , 神明也會感到舒服。自己嗆喉 , 神明也嗆喉。大致而言 , 一個大神壇佛壇 , 香爐上的香枝數目 , 當然不止一支 , 如果家居不大,三數支就可以了。這還要看香枝的質素。 香的材料 , 以檀香為最好。香味濃郁 , 在一炷檀香下讀書工作 , 份外精神。但是 , 如果在一個小環境中 , 燃著數之純檀香 , 其香味就濃得化不開, 物極必反 , 反而 造成不良效果。中國人一般使用的檀香 , 並不是純檀香 , 而是滲雜了其他物質 , 就如濃縮果汁加水開稀一樣 , 氣味就不會大濃 , 但可以多供數之。因此 , 在中國廟宇插上數百數千支香 ,除了見煙霧瀰漫 , 感到淚水長流和嗆喉外 , 卻不會覺得氣味過濃。同一個道理 , 若是供上純檀香 , 可能在整個家居 , 一支使足夠 , 若是使用中國式的香 , 氣味不濃 , 可以在每一個神位前 , 各插上一支。中國民間有一個幽默的傳說 , 認為神明鬼怪是以香為食糧的 , 要吃香火 , 所以有信眾到廟宇拜神時 , 故意燃燒大量檀香 , 禮多神不怪 , 卻搞到很多小孩子 , 聞廟宇拜神而色變。事實上 , 神明鬼怪都不是吃香火 , 這是禮儀和誠心的表現 , 不是具體的糧食。正如人們為紀念先人 , 表示孝心 , 給亡父亡母燒上紙屋紙船紙車紙婢女 , 但肯定的是 , 陰間的亡父亡母並不會收到這些供品 , 甚至說不定他們早已轉世輪迴去了 , 根本就不知道有此供養。 蠟燭 蠟燭是拜神常用的物品 , 並不需要每日都供奉 , 只需要在特別的節日,:佛誕,才需要供蠟燭。不過 , 蠟燭具有特殊的力量 , 是不明供奉蠟燭的意義 , 就可能會供錯蠟燭 , 有反效果。蠟燭為燃燒之物 , 五行屬火。如果自己根本不懂風水學 , 或是碰巧追上佛誕神誕 , 一定要供蠟燭 , 燃燒蠟燭以後 , 就應看守著蠟燭 , 待它熄滅之後 , 才好離開 , 否則恐防有火警 o供蠟燭的數目 , 只有一種 , 就是一左一右 , 合為一封 , 不可供一支 , 也不可供三支或以上。這都是供錯了 , 不合規矩。 為什麼要供奉蠟燭?因涉及了靈電信息。我們一般人的心靈,感應能力很弱 , 不足以和神明溝通 , 因此需要一些輔助工具 , 例如:水晶、風水佈局、玉石等。火亦是能量模式的一種 , 比較精細 , 一經燃燒 就可以讓神明仙佛察覺 。在大型的火供儀式中 , 火氣甚猛 , 烈燄沖天 , 大眾圍著烈火 , 一邊燃燒一邊祈禱 , 或是唸誦咒語 , 借助火的能量 , 把信息向靈界傳遞。古代的拜火教 , 透過拜火的形式 , 把心念向諸天傳達 , 亦透過火獲得回應。因此 , 沒有一種祭祀不用火 , 這是古代巫師、街士、宗教家所發現的真諦。在家居的神位上 , 我們不可能常常生烈火。因此 , 早晚一炷清香 , 在節目神誕佛誕 , 多供幾炷, 就容易獲得神明的感應。在各大廟宇中 , 香火愈是鼎盛 , 則神明的靈驗度愈高。我們到廟宇祈褔,或是求簽問卜, 結果發覺如此靈驗準確 , 或所求得到回應 , 高興不已 , 於是就還神謝恩 , 認為這位神明極靈驗。有一點可能是獲益者所不知道的 , 就是其有靈力的神明 , 如果獲得鼎盛的香火 , 這代表信眾多 , 而信眾的心力和神明的心相應 , 經由香火而互相溝通 , 這股靈力就變得很強 , 神明不必費很大的能量 , 就能協助信眾達成心顧。每一個眾生的心 , 都是一個能量單位 , 有的強 , 有的弱。他們在神明名義之下 , 透遇到廟宇許願祈福 , 加上信心 , 而以香火燭火作表達。這股大能就不平凡了。但是 , 同樣的一位神明 , 若果信眾少 , 香火不盛 , 能量不凝聚成強大力量 , 那就感應力弱 , 在信眾看來 , 就不如香火鼎盛的廟宇靈驗。 供蠟燭就是利用火的能量。平時可以僅供清香一炷, 作為基本溝通的媒介 , 於神誕 節日 , 就可用蠟燭。蠟燭之火可以把自己心靈的信息 , 和神明溝通起來 , 這對於個人蒙 福 , 甚有意義 , 而供奉者本人 , 亦可以增加對神明的了解。目前 , 有人喜用電蠟燭 , 這其實是假蠟燭 , 是長明燈的一種 , 而不是屬火 , 不是蠟燭的範疇 , 若以為這就是蠟燭 , 使捉錯了用神。假蠟燭只有照明之功 , 而無神溝通傳遞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