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繳交日期:2005年10月11日 等第:B 甲、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的位置: Ø 動詞前面有〝不〞、〝未〞、〝毋〞等否定句。在這種句子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這個代詞賓語一般要放在動詞前面。如: I. 僂句不余欺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僂句:地名,這裡指僂句所產的龜,用以占卜。不余欺是不欺騙我,這有是否定句,動詞〝欺〞的賓語是代詞〝余〞,故〝余〞應放在〝欺〞的前面。 II. 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論衡·實知》未之有也:從來沒有這樣的情況。這有是否定句,動詞〝有〞的賓語是代詞〝之〞,故應放在〝有〞的前面。 III.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兩句句子均是否定句,第一個動作〝詐〞的賓語是爾,應放在〝詐〞的前面; 第二個動作的〝虞〞的賓語是我應放在〝虞〞的前面。 IV.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人之不己知是否定句,動詞〝知〞的賓語是己,故己應放在〝知〞的前面。但是後一句否定句的動詞〝知〞的賓語人不是代詞,而是名詞,所以放在〝知〞的後面。 V. 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蓋有之矣上文力不足者,充當動詞〝有〞的賓語,由於不是否定句,所以放在〝有〞的後面;而我未之見也的〝之〞字是代詞,充當動詞〝見〞的賓語,所以放在〝見〞的前面。 乙、 以否定性無定代詞作主語的否定句。在這種句子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一般也要放在動詞前面。如: Ø 莫我知也夫! 《論語·憲問》〝莫我知〞的意思是沒有人了事我。這是一個以無定代詞〝莫〞作主語的否定句,動詞〝知〞的賓語代詞是〝我〞所以放在〝知見〞的前面。 Ø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也。《韓非子·五蠹》〝莫之養〞的意思是沒有養活他。 Ø 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史記·秦始皇本紀》意思是莫能一之。沒有人能統一它。能是動詞,一統一。
丙、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賓語的位置。 1. 表示疑問的句子叫疑問句。在古代漢語中的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一般要放在動詞或介詞前面。 Ø 大王來何操?《史記·項圈本紀》大王,張良對劉邦的稱呼。〝何〞是疑問代詞,操,拿,所以該放在動詞〝操〞的前面。 Ø 沛公安在?《史記·項圈本紀》〝安〞是疑問代詞,所以該放在動詞〝在〞的前面。 Ø 公曰:〝太師誰撞?〞《韓非子·難一》誰是疑問代詞,所以該放在動詞〝撞〞的前面。 Ø 盜者孰謂?謂陽虎也。《公羊傳·定公八年》謂:指的是,〝盜者孰謂〞是疑問句,疑問代詞〝孰〞作動詞〝謂〞的賓語,所以該放在動詞〝謂〞的前面。而謂陽虎也不是疑問句,陽虎也非代詞,故毋須放在動詞〝謂〞前面。 Ø 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吾誰欺〞是疑問句,疑問代詞〝誰〞作動詞〝欺的賓語,所以該放在動詞〝欺〞的前面。雖然〝欺天乎〞也是疑問句,但動詞〝欺〞的賓語並非代詞所以該放在動詞〝欺〞的後面。 Ø 吾何執?執御乎?《論語·子罕》情況同上。 2. 疑問代詞充當介詞的賓語一般也放在介詞前面。 Ø 君誰與守?《孟子·離婁下》誰與的意思是跟誰,疑問代詞〝誰〞充當賓語,故放在介詞〝與〞前面。 Ø 君奚為不見孟軻也?《孟子·梁惠王》奚:為什麼,疑問代詞〝奚〞充當介詞〝為〞的賓語,故放在介詞〝為〞的前面。 Ø 請問天下之賢人,將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側哉?《墨子·尚賢中》何自:意思是從哪兒,疑問代詞〝何〞〞充當介詞〝自〞的賓語,故放在介詞〝自〞的前面。 丁、 賓語提前加〝之〞、〝是〞複指 在古代漢語中,有時為了強調賓語,可以把它提到動詞或介詞前面,並在提前了的賓語後面加代詞〝之〞或〝是〞字複指。如 Ø 寡君其罪之恐,敢與知魯國之難?《左傳·昭公三十一年》全句是:我們君主正在擔心他自己的罪過,哪裡敢過問魯國的困呢難?其罪之恐就是恐其罪,為了強調賓語〝其罪〞,把它提到動詞〝恐〞的前面。並加〝之〞字複指。 Ø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左傳·僖公五年》全句是:晉國將要滅掉虢國,對於虞國又有什麼捨不得呢?為了強調賓語〝虢〞,把它提到動詞〝滅〞的前面。並加〝是〞字複指。 Ø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左傳·僖公十五年》〝亡之不恤〞就是不恤亡,〝群臣是憂〞就是憂群臣。〝之〞和〝是〞字都是複指被提前的賓語。 Ø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商君書·更法》〝何古之法〞就是法何古〝何禮之循〞就是循何禮。〝之〞字是複指被提前的賓語,這是一種反問的說法,之字是被提前的賓語。 這種動詞的賓語提前加〝之〞字複指的句法,有時還會在提前的賓語加前面加上一個表示範圍的副詞〝唯〞或〝惟〞字,構成唯(惟)…是…或唯(惟)…之的句式: Ø 率師以來,唯敵是求。《左傳·宣公十二年》以,連詞;同而。〝唯敵是求〞就是唯求敵。 Ø 無師無法,則唯利之見耳。《荀子·榮辱》〝唯利之見〞就是〝唯見利〞 這種句式不但強調動詞的賓語,而且還含〝不及其餘〞之意。現代漢語唯利是圖、唯命是從、唯你是問,就是這種句法的遺留。
戊、 介詞〝以〞的賓語提前 在古代漢語裡,有時為了強調詞以的介賓語,可以把它無條件地提到〝以〞前面,如: F 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史記·項羽本紀》惴:憂慮。〝一以當十〞即是以一當十?(用一個人抵擋十個人) F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孟語·離婁下》全句是:如果有不合乎當時的情況。〝夜以繼日〞即是以夜繼日。 F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論語·為政》《詩三百》:《詩經》。蔽:概括。〝一言以蔽之〞即是〝以一言蔽之〞,用一句來概括它。 F 〝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 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左傳·僖公十五年》〝朝以入〞即是〝以朝入〞,其餘類同。晉君:晉惠公。入:被抓來。婢子:秦穆公夫人穆姬自稱,也是晉惠公的姊姊。裁:裁決。君:秦穆公。 F 師服曰:〝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左傳·桓公二年》〝是以能固〞即是〝以是能固〞,全句是:因此能夠牢固。是以〞在古代漢語中,幾乎結合成為一個連詞廣泛使用。至於〝一言以蔽之〞、〝夜以繼日〞、〝一以當十後來成為成語一直沿用至今。 一. 把下列各句譯成現代漢語,並分析加線部分的句法: (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左傳·成公三年》) 譯:微臣實在沒有才華,又敢埋怨誰呢? 分析:〝又誰敢怨〞是疑問句,〝誰〞是疑問代詞,放在動詞〝敢怨〞前面。 ( 方此之時,堯安在?(《韓非子·難一》) 譯:在這個時候,堯在那裡? 分析:〝堯安在?〞是疑問句,〝安〞作為疑問代詞,充當動詞〝在〞的賓語。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譯:噫!沒有這個人,我們可以跟隨誰回去? 分析:〝誰〞意思是跟誰,疑問代詞〝誰〞充當介詞〝與〞的賓語,放在介詞〝與〞前面。 ( 卿欲何言?(《赤璧之戰》) 譯:你想說什麼? 分析:疑問句,疑問代詞〝何〞作動詞〝言〞的賓語,放在動詞〝言〞的前面。 ( 豫州今欲何至?(《赤璧之戰》) 譯:如今你打算到哪裡去呢? 分析:〝今欲何至〞是疑問句,〝何〞是疑問代詞,放在動詞〝至〞前面。 ( 何以言之?(《赤璧之戰》) 譯:為什麼這樣說? 分析:為了強調介詞〝以〞的賓語,便無條件地把它提到〝以〞字之前。 ( 狂者傷人,莫之怨也,嬰兒詈老,莫之疾也。(《淮南子·說林訓》) 譯: 瘋癲的人傷害他人,沒有人埋怨他,嬰兒責罵老人,沒有人憎恨他。 分析:這是一個以無定代詞〝莫〞作主語的否定句,動詞〝怨〞及〝疾〞放在賓語代詞〝之〞之前。 ( 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有之哉?(《史記·魏公子列傳》) 譯:有何功勞呢? 分析:其實是有何功勞的意思,這是一種反問的說法,之字是被提前的賓語。 二. 《進學解》〝先生欺余哉!〞〝余〞是代詞為什麼沒有出現賓語前置現象? 因為它既非疑問句,亦非否定句,同時,在秦漢以降,句子結構已有所變化,有時候,甚至在先秦時代也罕見地出現,例如:〝莫知我夫!〞《史記·孔子世家》、子張曰:〝子夏云何?〞《論語·子張》 三. 從課文中,選出兩個賓語提前〝是〞字複指的例句。 Ø 〝豈不穀是為?〞(《左傳·僖公四年》)意思是為不穀,用現代漢語說,就是〝那麼豈不是不善嗎?〞為了強調介詞〝為〞的賓語〝不穀〞,便把它提到〝為〞字前面,並加〝是〞字複指。 Ø 〝先君之好是繼?〞(《左傳·僖公四年》)就是繼先君之好,為了強調動詞〝繼〞,的賓語〝先君之好〞,便把它提到〝繼〞字前面,並加〝是〞字複指。 四. 把課文10〝管仲有病…則隰朋可也。〞譯成現代漢語。 原文:管 仲 有 病 , 桓 公 往 問之 , 曰 : 『 仲 父 之 病 矣 , 漬 甚 , 國 人 弗 諱 , 寡 人 將 誰 屬 國 ? 』 管 仲 對 曰 : 『 昔 者 臣 盡 力 竭 智, 猶 未 足 以 知 之 也 , 今 病 在 於 朝 夕 之 中 , 臣 奚 能 言 ? 』 桓 公 曰 : 『 此 大 事 也 , 願 仲 父 之 教 寡人 也 。 』 管 仲 敬 諾 , 曰 : 『 公 誰 欲 相 ? 』 公 曰 : 『 鮑 叔 牙 可 乎 ? 』 管 仲 對 曰 : 『 不 可 。 夷 吾善 鮑 叔 牙 , 鮑 叔 牙 之 為 人 也 : 清 廉 潔 直 , 視 不 己 若 者 , 不 比 於 人 ; 一 聞 人 之 過 , 終 身 不 忘 。』 『 勿 已 , 則 隰 朋 其 可 乎 ? 』 『 隰 朋 之 為 人 也 : 上 志 而 下 求 , 醜 不 若 黃 帝 , 而 哀 不 己 若 者 ;其 於 國 也 , 有 不 聞 也 ; 其 於 物 也 , 有 不 知 也 ; 其 於 人 也 , 有 不 見 也 。 勿 已 乎 , 則 隰 朋 可 也 。』 譯文:管仲生病,桓公前往問候他,說〝仲父病了,國民都避諱,本王(我將)請誰來托管國事?〞管仲回答說:〝微臣以前絞盡腦汁,仍不足以明白(不能知道)。現在重病中,我還能說什麼呢〞桓公說:〝這是國家大事,希望仲父教導本王吧。(告訴我)〞管仲恭敬地答允,說〝您想誰當宰相?〞管仲回答說:〝鮑叔牙可以嗎?〞管仲回答說:〝不可以。我跟鮑叔牙很友好,也清楚他的為人,他雖然廉潔正直,但看不起比不上自己的人和從而疏離他們,聞(聽)到有人犯錯,一生也不會忘記。〞不能呀。那麼隰朋可以嗎?
歡迎各界先進參觀在下 的Blog並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