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柳古文運動及白居易詩
向上

首頁
詩經
先秦散文及屈原的影響
建安文學和陶詩
史記及樂府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
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差異
關漢卿的劇作成就
蘇東坡的詞風跟前人有何不同?
試分析辛棄疾詞的藝術特點
韓柳古文運動及白居易詩
柳永歐陽修
你如何評價李清照詞別是一家的詞論主張?
西廂記及元雜劇
散曲及雜劇
話本及南戲
儒林外史
三言的市民意識
文學史試題
說明唐代詩歌繁榮的原因
紅樓夢與牡丹亭的對比

本次作绩为A

香山2005.1.12

 

. 簡要介紹韓愈、柳宗元的散文創作及其對古文運動的貢獻。

 韓愈(768-824) ,字退之,河南南陽人。唐貞元八年進士,幾度作節度使下屬,後任監察史。曾被貶至廣東連州及潮州。韓愈為官清正,卓有政聲。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的散文內容複雜豐富,見解獨到。不少作品更達到思想藝術完全統一。《原毀》通過當時社會現象的精辟分析,揭了當時的士大夫所以要詆毀後進之宜的根本原因。作品立論鮮明,語言平易,是散文中的新形式。

《師說》指出的作用及相師的重要。他認為“無貴無,無長無少”都可以為師,而“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及“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不)賢於弟子”這些見解打破了封建傳統的師道對於我們今天仍有參考價值。

應用文(雜文)往往借題發揮,感慨議論。《送李愿歸盤谷序》借隱士李愿的嘴,描摹得意庸俗大官僚和官場醜態,實在窮形盡相,令人啼笑皆非。

敘事文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張中丞傳後序》記述許遠、張巡和南霽雲等死守睢陽的英勇抗敵事跡。尤其寫南霽雲乞師賀蘭的片段,突出了生動飽滿的英雄形象。著名的《柳子厚墓志鉻》有重點地選取事件,通過書信,除了譴責士大夫的無情外,又敘述了柳宗元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而且突出了議論證古今,出入經史百家”的官文家形象。

抒情散文,感情真實﹔抒寫委曲:《祭十二郎文》結合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覆抒寫亡姪的悲痛,感情真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廿一歲中進士,廿六歲考取博學鴻詞科,順宗時任尚書禮部員外郎。後因革新運動失敗被貶永州,十年後回長安後再任柳州刺史。他和韓愈都是古文的主將,並稱韓柳。著有《柳河東集》

柳宗元的散文分為論說文、寓言、傳記與遊記。其著作如下:

柳宗元的論說文如《封建論》、《天說》、《六逆論》、《非國語》等。其中《封建論》以周、秦、漢與唐四代作事實依據,引證封建制度的缺失,論點有說服力,別具真知灼見。

寓言簡短精煉,寓意深刻:如《三戒》、《黔之驢》、《永某氏之鼠》、《臨江之糜》、《蝜蝂傳》等。這些都是以生動巧妙的比喻來揭露諷刺社會中的殘忍、貪婪和愚蠢的現象。至於柳氏的傳記性散文,也以揭和諷刺時弊為主,多取材於草根階層,如《捕蛇者說》從捕蛇者蔣氏的祖輩及鄉親被迫從事捕蛇業弄至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揭苛政猛於虎的道

遊記寓情於景,描寫細膩柳宗元的一系列山水遊記,其中以永州八記為代表作,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景色之中。而他寫水、樹木、岩石及游魚特別精彩,用字簡潔生動,他的遊記語言,恰如他在《愚溪詩序》所言:清瑩透徹,鏘嗚金石。

韓柳二人對古文運動的貢獻:

1.       他們把文章從駢四儷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創造出一種精煉流暢、剛健樸茂和接近口語的新文體,使散文更宜於敘事、說和抒情。

2.       韓柳善於創造言簡意賅、生動活潑的新詞藻,如大聲疾呼、耳目染、出類拔萃,而他們所創造的詞彙被後人壓縮為成語,如坐井觀天、千鈞一髮、落井下石等。

3.       韓柳改造駢儷排偶,把它們技巧地融入新文體之中,形成跌宕交錯的風格。從此,

文氣更自由奔放,絕少局促滯澀。更有帶動傳奇小說的曲折描寫和細膩刻劃。

      **********************************************************************************
 

述白居易的諷喻詩。

喻詩是有關時事而發為感慨,寄寓諷喻為目的,所謂“美刺興比”、 “因事立題”是也。這類詩歌在白居易的作品中,佔了重要的部分,包括秦中吟五言古體十首及新樂府五十首。簡單地說,諷喻詩有以下特點:

1.       主題明確而專――如《秦中吟》是一吟悲一事,只集中寫一件事,不旁涉他事,不另出他事。而《(買)炭翁》苦宮市也還利用詩尾作重點突出。

2.       運用外貌和心理等細節刻劃來塑造形象――如《(買)炭翁》一開始以“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兩句便成功地勾勒出年紀老邁的炭工,而“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來刻劃內心矛盾,令人物更生動感人,也暗示一車炭子就是他的命根。

3.       鮮明對比,尤其階級對比――往往自摹寫統治階級的糜爛生活,而詩的末段忽然突出一個對立情況,反擊一出,大力鞭撻統治階級。如《歌舞》在暢遊秋宮、廷尉“醉暖脫重裘的開懷痛飲之後,卻用“知閿獄中作對比。

4.       敘事和議論結合――白居易的諷喻詩往往在末段對所寫的事件作出評價,如《紅線毯》在具體描述後,彷彿指著宣州太守的鼻子提出正義的詰責。

5.       語言通俗化――這是白詩的一大風格。劉熙載說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白居易的现实性和批性方面并不比杜甫的诗逊色多少,但白居易强调诗政治服,所以在艺术感染力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
 

歡迎各界先進參觀在下 的Blog並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