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業的答案都相當完整,且很明確,條理清楚,文筆也很流暢。不用說,兩次成績都是A。 第十四次作業 話本及南戲 1. 什麼叫話本及南戲?它們是什麼條件產生的? 話本是我國早期的通俗白話小說。它原是宋代說話人演講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隨著城鎮說話伎藝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文體。簡單而言,「說話」是說故事的行業。而說故事的人,我們稱之為「說話人」。它的產生代表了中國小說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話本興起有下列原因: 都市的繁榮:宋代的工商業發達,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出現了許多繁榮的城市。無論在礦冶、紡織、瓷器製作等各方面均超過唐代,而且在產質量方面也大大提高。當時城市的繁榮景象是:〝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亦由於物質的充裕,在飽暖之餘,對文娛康樂的需要也提高。 文學史的發展。〝說話〞起源於先秦諸子時期,如《荀子》的《成相篇》是採用民間說唱形式寫成的。而三國時期的《魏略》,可能是俳優小說的一種口頭文藝方式。隋代侯白的《啟顏錄》就已用「說話」專指講故事。及至唐代,「說話」才變成一種行業。郭湜《高力士外傳》中,有云「或講經論義,轉變、說話。」。在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有「觀雜劇,有市人小說,呼『鵲』作 『褊鵲』……」之說。元微之《寄白樂天代書一百韻》的自注亦載有「顧復本說『一枝花』,自寅至己。」當中的「說話」、「市人小說」、「一枝花」便是拍「說話」。由此可之,伎藝在唐代已發展到達相當的水平。到了宋代,便已發展成為一門專門的表演藝術。 南戲是中國最早的大戲劇種,是宋元時期用南曲演唱的戲曲形式。它是以南方,特別是溫州一帶──的民間小調為基礎,吸收了由北方南流的宋雜劇、諸宮調等說唱藝術、甚至是元雜劇。南戲形成的時間約在北宋宣和年間,南宋光宗朝盛行。由於這種戲曲產生在永嘉,因此文稱它為「永嘉雜劇」或「溫州雜劇」,它的產生原因: 政治上,首先由於民族矛盾的相對緩和,科舉制度的恢復,使文人對統治階級產生了幻想,從而在雜劇作家中間滋長了脫離現實的傾向。其次是元朝統治者加強了對戲曲的干涉和利用,一方面禁止民間子弟在城市坊鎮“演唱詞話,教唱雜戲”(見《元史·刑法志》),一方面也積極加以利用,使雜劇為他們服務。 經濟上,南戲產生於浙江的溫州一帶在宋代都是工商業發達、城市經濟繁榮的地區。宋代的溫州,是南方一個重要的商埠與口岸,市民階層壯大,環境又寧靜,文化也比較發達。和那些北方大都市相比,它雖沒有與封建朝廷中樞系統相毗鄰的敏感集中,熱烈繁華,但也沒有受到封建朝廷中樞系統那麼多的牽制和制約。這座南方的商城,享有更多的散漫自由、放達流逸的社會氣息,而這些猶如適宜果木成熟的溫度和雨水,於是,南戲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在內部、外部條件都已具備的時候,它當然要成熟結果。 各種體栽的結合:元滅南宋以後,北方劇作家大批南下,雜劇佔領了南方舞臺,南戲較之已經高度成熟的雜劇顯然相形遜色。但是,它在南方民眾中的基礎是相當牢固的,所以仍舊在民間流行。而且,正是由於北雜劇的南下,造成了南北劇交流的機會,一些北方作家參與了南戲聲腔的改造和劇本的編寫,一些北方演員參與了南戲的演出。
2. 簡述宋元話本的思想內容。 據宋人記載,當時的「說話」可分為〝小說〞、〝講史〞、〝說經〞和〝合生〞四種,並以前二耆最受聽眾歡迎。話本是宋代市民階層很喜愛的文藝形式。它的內容反映黎民百姓對統治者的不滿,揭露地主、官僚和富商對百姓的壓迫,表達人民的感情訴求。部分講述歷史、部分講述靈怪、傳奇及公案,其中以愛情及公案最多,成就也最高。具體內容分述如下: 甲、 以愛情為題材──宋代話本許多作品肯定青年男女對自由戀愛的渴慕,並讚揚他們的堅貞。 《碾玉觀音》以碾玉觀音為綫索,描述女主角璩秀秀被王府打死,死後仍不改其熱情和勇敢的性格,充分反映平民在富豪貴族的強權下的反抗及對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和《志誠張主管》也是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愛情的名篇。前者寫女主角周勝仙乃富商之女,她在金明池邂逅范二郎,但兩相情悅不為父親接納,令勝仙鬱鬱而終。後來她的鬼魂跟范二郎結成夫婦。後者敘述王府的老闆娘厭棄富貴生活,從王府偷了一顆珍珠並托媒婆介紹對象,可是被媒婆所騙,對方原來是個花甲老翁。後來在店舖認識年輕主管張勝,但因偷珍珠事敗而上吊身亡,死後鬼魂仍追求張勝。 這兩個故事揭露著舊式婚姻制度下的世俗眼光對自由戀愛的逼迫,使年青女士勇於對現實提出嚴正的反抗。 乙、 以公案為題材──宋代話本還有許多以獄訟事件為題材的作品。這類小說直接反映官民之間的衝突,主要集中寫官員的腐敗無能,同時也對百姓所受的苦難寄予同情。 描寫崔寧和陳二姐因十五貫錢而被冤殺,顯示出作者對腐朽無能的官員的痛恨及對百姓作出無限的同情。 《簡帖和尚》寫皇甫松中了惡棍和尚設下的詭計,也是對官員的腐敗無能加以鞭撻。 宋話本還有少數存在消極、渲染色情、恐怖和迷信的作品。 歡迎各界先進參觀在下 的Blog並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