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繫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情況,說明唐代詩歌繁榮的原因。 唐代的289年中,文學成就非常卓越,無論詩歌、散文或小說,都得到高度的發展,其中詩歌的成就最為突出,成為中國詩歌史的黃金時代:不論作品之豐,或作家之多,均冠絕前代。唐詩除了表現於數量上,更表現於質量上。究其興盛原因,與政治、經濟、文化等不無關係。 甲、 繁榮而穩定的經濟:唐初統治者廢除隋代的苛政,採取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加上大興水利和擴大農田,使經濟得以發展。此外,手工業與交通的發達,貞觀至開元的一百年間,是唐代經濟發展的頂峰時期。由於經濟良好,很多人都有唸書的機會,而良好的生活環境也為詩人提供更多創作題材。 乙、 中外文化的交流:唐帝國的強大,加強南北文風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無疑亦替詩歌締造發展的機會。當時中國與中亞、歐洲、印度、日本、朝鮮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均有文化使者往還。中外音樂、舞蹈、繒畫、雕塑和建築的交流,為中國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從而令作家大開眼界,對唐詩產生了正面的影響。 丙、 政治、教育及考試制度的發展:君主的提倡,如唐太宗設立弘文館、文學館,並招攬文士,高宗和武后自製新樂入詞、玄宗本人也是詩人,文宗更特設詩學士七十二人。統治者的提倡,促使唐詩興盛。此外,唐承隋制,採取科舉制度,共以詩賦取士。由於詩賦成為考試的重要科目,文士無不努力學習創作詩歌,結果推動詩歌的發展。 丁、 學術文化自由及文學本身的發展:唐代無論哲學、宗教、藝術和文化政策較為開放,並不像前朝一樣獨專儒術,對外來的宗教如景教、祆教、摩尼教與伊斯蘭教等都一概讓他們自由傳教。這種開放的政策促成百家爭嗚的局面,以及活躍了文人的思想。而中國經歷了《詩經》、《楚辭》、樂府,不僅思想內容愈來愈豐富,藝術形式亦日益完善。而沈約與謝眺提倡詩歌聲韻格律的理論,床中國古代格律詩的形式奠定基礎。 歡迎各界先進參觀在下 的Blog並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