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昔是權 |
↓
從前所說世間一切因緣相狀,只是誘導小乘學人,免中外道妄計自然之毒,乃權宜之說,並非真實的第一義諦。 |
|
辨今非緣 |
↓ |
若有光名見,
無光即不見。
| |
顯無光明不是無見 |
┌——┴——┐ |
若無光明,
就名不見,
應不見暗。
↓
若定能見暗,
只是無光明而已,而見不無,怎能說不見? |
若在暗中,
因不能見明,
就名不見;
今在明時,
卻不見暗相,
應名不見!
如是二皆不見,
豈不大謬! |
|
└——┬——┘
明暗二相,時有時無,
非汝見性,於中暫有暫無。
如是則知,見明見暗,
二俱名見,云何不見? |
|
正顯離見 |
┌————┴————┐ |
先定離「緣」第一義 |
↓
見明、暗、空、塞時,並非見精因明、暗、空、塞而有,則此見精,不屬因緣明矣!
【從顯見是心至顯見不分前半部,所顯皆是離緣之見精,即前顯見無還中云:「此見雖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水中月影。」喻如第二月者,以其帶妄之故;雖然帶妄,自體離緣,已自超乎因緣宗矣!】 |
|
例成離「見」第一義 |
↓
能見之「真見」,能見到尚帶一分無明之「見精」,
這純真無妄之見體,實是本具之妙精明心,不同於妄見(見精)所見之境相。此真見尚離於帶妄的見精之見,比見精尚高一層,還說什麼因緣、自然,以及類似因緣的和合相狀與自然的不和合相狀。 |
|
結責勸勉
善思惟 |
↓
你們聲聞,見地狹小,心志下劣,故不能瞭解清淨本然的實相,原是寸絲不掛,一塵不染。我現在告訴你們,真正能通達菩提的大道,
你們應當用心細聽,正念觀察,努力向菩提道上邁進,不可以得少為足,悠悠匆匆,懈怠不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