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顛人(弓兵種族)


˙城鎮中心在城堡及帝王時代花費減少50%木材
˙徒步弓兵射程(矛兵除外)在城堡時代時加1,帝王時代加1
˙牧羊人工作速度快25%
獨特單位: 長弓兵 (Longbowman) (弓兵)
獨特科技: 義勇騎兵(Yeomen) (徒步弓兵射程+1;箭塔攻擊力+2) 花費:750木材、450黃金
團隊加分: 射箭場建築速度快20%
兵法介紹
作者:冬風
團隊:自由聯盟
黑暗時期:
不列巔在初期有個粉好用的利益,殺羊快25%.呵∼那又怎樣,也只不過羊肉多一點點罷了.呵呵,沒啥比這小小的初期利益更好用的了.就以補魚來說,我就算叫七人也不見得能做到生人不斷.但∼不列巔6人.而且殺的比我別族叫7人殺還快.影響所及是不列巔港口建的比別人快.在補魚的升級躍進中大大的加強.
除此以外,在打算封快也是一樣.由於羊殺的較快,就有更多的人手去找其它食物.在湊到500食物也會比別人快粉多,小小的補助是弓箭場生兵更快.這使得英在封建時期的攻勢能做到又穩又快.
不過,利者亦敝者所在.如果,找不到羊呢?甚至乎只找到四隻羊,那麼初期的不列巔將會變得粉可憐.別說高手找羊一定都有八隻.正常狀況是如此.可是運不好和敵國過於接近時,呵∼一個大撈一個沒羊就粉正常.那種狀況我曾一次撈到20羊.也曾只有四羊過一生.這點運氣成份有點重要.
封建時期:
只要有找到八羊,嗯∼可考慮封快人.配上穩定的升級和弓箭場加速不列巔也是候補封快國之一(封快國指,中,蒙,馬)不過,不想封快就快點升城吧.不然在城堡時期升太慢的不列巔將會挨打.
城堡時期;
由於主推的風光不再,嗯∼以往在AOK中的主流英式主推打法不能用了.這時不列巔的玩家必需有著新思維和概念.目前不列巔城堡的主流打法是封接城.在封建就跑去別人家附近蓋箭場了(雖說附近但最好有段距離,不然被抓包後會慘死的).按升城後就兩箭場生產小弓手.基本上兩隻就可以送去了.但∼注意控兵,看到人民群圍過來要跑,除非弓手累積到六隻以上.升城後補上小槍騎士和攻城器,快速的抄下別人家了.基本上小槍的重要性超過生弩兵.不然弩兵在城堡時對上騎士被一打多是一定的事情.嗯∼拿僧侶代替小槍也行.召別人的騎士也不錯.
如果不考慮城快,那就穩定生產.不列巔在城初的發展上有著強大的優勢.不過和維京波斯不同,這優勢是有選擇性而非直接附加的.就是市鎮中心少135木.這使得不列巔在城初蓋兩座市鎮中心比其它國容易粉多.在城中在以主推小弓手小槍兵做推進戰.嗯∼這打法資源優異,可是∼不見得別人會給你這機會.參考看看.
帝初:
推薦兵種為強弩兵,這是為了量產.以實力上其實長弓手強粉多.而且價格也沒比強弩兵貴.可是以遠兵系而言必須多才有威力.等你長弓海出來我想盟友也死的差不多了.
戟兵配巨投可以考量,劍兵海也是.不過∼雖然有完整步系科技但∼這打法沒發揮不列巔的特色.在爆強弩海而一面爆人是比較符合不列巔的利益的(因為兵種只要木金,所以有多餘的食物來增加人民數).然後一面用便宜市鎮中心來擴張地盤.不過這時期的挖石粉重要,強弩兵是過渡時期兵種.不列巔的主力畢竟還是長弓手.
帝中:
不列巔可拿出來的兵種有長弓,強弩兵.戰矛.戟兵,劍勇.中型衝撞車,投石器.巨投.
主要應用以這幾種為主,主力還是弓兵系,主打戰略是陣地戰打法.不過這類推進是緩慢而有力的.相對著家中被突擊的機會就高.似合的地型就封牆吧.關卡戰中不列巔是最強的.別人來攻你會在不斷的削弱中而自取滅亡.至少也要於一定數量的戟兵守自家.這是不列巔玩家要注意的地方.
不列巔最常見的打法是戟弓組合.長弓加戟兵成為相當完美的推進組合.不過∼如果要有更強的推進力就以劍勇代替吧.而投石是反制別人戰矛兵用的.衝車是為了增強推進力.戰矛是拿來反制其它的弓兵國.
討論長弓手:
粉少見的好用城堡兵,完全凌駕在弓箭場的替代兵種之上.在AOC中有這特色大概只有英的長弓手和拜的聖騎(取代遊俠,拜又沒鼓風爐他的遊俠遠不如聖騎).小小比較一下別國,哥衛(肉摶戰不行而且較貴),日武,狂戰士,菘藍(比較貴).條武(跑太慢了).....離題了不討論,以後有空再說.
來分析長弓手的用途,一句話.萬能撘配者.沒多少人知道其實長弓對戟兵有加成2.配上遊俠國斬戟兵如菜瓜.配上重衝車,射程12連敲城堡都可以罩,配戟兵防騎兵衝擊.配上投石防戰矛.
除此以外,他的戰略性再打關卡戰中表現無遺.壓迫著敵人到不利的戰區做對決.迫使敵人到進退兩難的境界,這是長弓兵最強悍的地方.
總結:
最強的弓兵王國,別國弓兵系要打他他還有最強的戰矛反制.不過有點真的粉可惜,沒有拇指環.這使得英空有最長射程的弓兵準度確..唉∼.不過或者是為了平衡吧,像給中國威力超強的弩炮確不給他工程師一樣.不過以打法上,英可能是AOK和AOC中差異最大的國家.少了強悍的主推打法玩不列巔的玩家必須重新思考著它的打法.回歸到它原本應有的打法上
History
隨著羅馬軍團約於西元400年時撤退到高盧(現代法國),英格蘭島陷入好幾個世紀的黑暗時期,幾乎沒有任何記錄流傳下來。羅馬人統治了英格蘭島大部份區域達四百年之久,在此黑暗時期之初也存在著羅馬統治下的英格蘭文化。然而,此時的英格蘭承受著壓力。來自德國北部的撒克遜人開始入侵,羅馬人沿著東南和東方海岸(撒克遜海岸)建築碉堡以防衛。西元400年之後,侵入者以更大的數量到來。塞爾特人來自愛爾蘭(一個稱為蘇格蘭的部族將他們的名字賜給英格蘭島的北部為蘇格蘭。)除了撒克遜人之外,其他的日耳曼部族侵入且定居下來,包括弗利然人(來自現代荷蘭)、朱特人(來自現代丹麥)、和盎格魯人。600年時,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控制了現代英國的大部份。800年,只有現代威爾斯、蘇格蘭和西康瓦耳大部份還掌握在塞爾特人手中。
羅馬統治下的英格蘭文化在黑暗時代期滅絕或被吸收,取而代之的是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從盎格魯和撒克遜人得來)。盎格魯將他們的名字給了這個新文化(英格蘭源自Engle或Angleland),他們帶來的日耳曼語言、英語,取代了本地的凱爾特語和之前傳入的拉丁語。儘管往後仍然有入侵者,甚至晚期有軍事上的完全征服,大不列顛島的南和東方被從此稱為英格蘭(人民和語言為English)。
865年英格蘭島的相對和平被另一次新的侵略粉碎了。侵略過法國和德國的丹麥維京人組成了一隻強大的軍隊,並轉移注意到英國身上。十年內,大部份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瓦解或投降。只有西撒克遜王國(現代威塞克斯)在唯一可稱為偉大的英國統治者阿佛烈領導下屹立不搖。
英格蘭島被維京人、西撒克遜人,和少數其他英格蘭王國分治了約二百年。維京人控制的地區稱為丹麥法區。(實施丹麥法)。維京人徵重稅,稱為丹麥金,以維持和平。丹麥人變成基督徒,逐漸安定下來。此時英國人開始反抗丹麥人,954年最後一位約克的維京國王被殺。英國第一次由來自威塞克斯的英國國王統一。
1066年,智潭(國王諮議會)提供王位給威塞克斯伯爵之子哈諾德。另外兩個人也宣稱應繼承王位:挪威國王哈拉德.哈德拉德(意指堅硬的統治者)和諾曼地公爵威廉。挪威國王首先於約克一帶登陸,他在史坦佛橋一役被哈諾德擊敗。戰勝後哈諾德馬上得知威廉於南方海岸登陸。哈諾德急行軍隊會合威廉,於哈斯丁遭遇。這場戰鬥一整天不斷拉距,但接近黃昏時,哈諾德被箭射中眼睛,是致命傷。接下來的兩年間,威廉,現在稱之為「征服者」,鞏固了他對英國的征服。
威廉控制了法國大部份的土地。在中世紀剩下的時間裡,威廉的繼承者在一系列試圖擴展或防衛這些領土的對立和戰爭中漸漸耗弱國力。英法百年戰爭是由1337年到1453年之間的不斷衝突。英國國王因家族之間聯姻要取得英國的王位。戰爭為取得有利可圖的羊毛生意和法國支持蘇格蘭而起。戰爭早期的特徵是一連串不太可能發生的英國勝利,通常因為英國長弓手從遠程射死裝飾過度的法國裝甲騎士。
可是英國人無法結束戰爭,法國人捲土重來。受到一名擁有天啟的佃農少女聖女貞德的鼓舞,法國人展開反擊,於1453年佔領波爾多後結束戰爭。英國僅剩擁有歐陸上的卡拉斯一地(沒有持續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