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人(騎兵種族)
˙城堡花費減少25%
˙騎士生命值增加20%
˙農田升級免費(需有磨坊)
獨特單位: 擲斧兵 (Throwing Axeman) (攻擊範圍較遠的步兵)
獨特科技: 倒鉤斧 (Bearded Axe) (擲斧兵攻擊範圍+1) 花費:400木材、400黃金
團隊加分: 騎士視野+2
兵法介紹
作者:冬風
團隊:自由聯盟
初論:
在AOK時代,由其是初期馬爆盛行的時期.法蘭克憑著加20%的血,在城初靠著強悍的騎士,而帝王時靠著生命值192血的遊俠橫行一時.不過∼在AOK後期時玩家對槍兵類的重視.才開始扼止了法馬旋風.
現在是AOC初期時代了,其實∼法蘭克已經不太能算是騎兵國了.法騎是沒有變弱,但∼血統的出現使得不少國家在城堡時期就和法蘭克有同實力的騎士,加上初期沒啥利益,在城初一開始能做出的騎士也不會比匈奴多.想超城馬快,那也不會比波斯快.更甚者到帝王時,沒精銳輕騎又沒血統(個人覺得輕騎是帝王主要的騎兵類).這...更把法蘭克打出了騎兵國之外了.不過..強極一時的法帝國就此衰敗了嗎?不!所轉變的只是屬性罷了.
黑暗的起步:
基本上法在黑暗可說是沒利益的種族,不過∼考慮到法農田的免費升級.這點代表著法在初期打獵比別國更有利.畢竟初期種田就可惜了這項利益.想辨法多打獵吧,最好二豬三鹿都要讓他死,這是有利的事.
在補魚法方面,雖說沒有利益.但∼考慮到城初的馬爆(法至少有免血統利益),能補就補吧.而且法城堡後超強,如果有更多的資源支持將可使法正式成為城堡霸主.
封建時期:
可以的話,儘早升城吧.法在這時期利益有限,勉強可用也只有農田這種要長期才能看出的利益.封建時期的軍事行動不符合法的利益.
城堡時期:
法的城堡造價減25%,這在AOK時代是相當好用的利益.但∼AOC時代的超值性確遠大於AOK時代.那是因為這代的市鎮中心會和城堡搶石頭,因此這利益簡直是太棒了,外加上農田免費升級,使得到城中以後法會比別人多出粉多粉多的木頭.
在騎士上,其實建議當輔助性兵種.主攻手以城堡為第一波.城中建議是擲斧兵加重槍加衝車,先欺負走別人的槍兵騎兵.這戰法在運用上堅實無比,而且擲斧不像長劍要升級,並且要的食物又比長劍兵少,真的是難能可貴的兵種.而且是距離兵種,打投石車也是超快的.雖說是特殊兵,但∼法城在建立上絕不是字面上減25%的價值,坦白說法蘭克要建城堡比起別民族自少輕鬆一倍,這是我的感覺.算是法在城堡最強的戰法.當然∼也有別的作法,例如AOK有時會見到的多城戰術,但∼AOC市鎮中心要許多石頭,個人認為這麼做算蠻浪費的.
帝王初期:
遊俠嗎?不!那太貴了,而且面對別人重槍群可能也佔不了多大便宜.個人覺得,城推是不錯的打法.配合著城堡推進,加上重槍擲斧巨投為主,雖說沒有強大的推進力,但∼粉難破解.尤其擲斧剋步兵,外加上打巨投也超好用的(巨投防箭高但一般裝甲弱)重槍是防別人馬兒攻擊,算是粉強的戰法.想想城推也是法特別的戰法,別國城推不見的比法弱(像蒙古,條頓),但∼建的出那麼多城堡嗎?
帝中以後:
釣斧和升級擲斧兵,用用擲斧海加巨投不錯.算是配合帝初城推延伸的戰法.除此以外,法蘭克在攻城器有不俗的表現(雖說沒重投和重衝,反正那東東也粉少用,重要的是攻城師和重弩炮),以弩炮重槍巨投為主也蠻強的.遊俠海∼金子多的話拿來突擊別人有不俗的表現.不過∼法在後期蠻重金的,最好能多做做貿易車.不然會落到晚景棲涼的下場.這是因為法的三大垃圾兵皆弱.沒血統沒精銳輕騎.輕騎爛.沒戟兵,重槍也不行.戰矛沒最後攻防又沒拇指環.戰矛也差.雖說擲斧是帝王好用又便宜的兵種.但∼靠擲斧是不足以撐起後帝的場面的.這是帝中以後要注意的事.
結論:
法嗎?感想是全盛時期過了,初期不行.城堡強∼帝初強.但帝中以後如果沒足夠金子就慘了.這算是我對法的感想.
History
法蘭克人是羅馬人所知日耳曼蠻族的一支。五世紀早期他們開始從南方家鄉沿萊茵河拓展到羅馬人統治的高盧(現代法國)。然而不像其他的日耳曼部族,他們並未遷離家鄉,而僅僅加入新的土地。481年一名叫克諾維斯的十五歲男孩成為法蘭克酋長。接下來的二十五年間他擊敗了羅馬於高盧的最後軍隊和另一支侵略的日耳曼蠻族阿拉曼尼。509年他宣佈自己為所有法蘭克人之王,並成為西歐大部份地區的統治者。在接下來的一千年裡,法蘭克王國逐漸成為現代的法國。
克諾維斯的王國在他死後根據日耳曼傳統分配給四個兒子。這導致了數個世紀為了爭奪王位的內戰和鬥爭。七世紀末,梅羅文加王朝國王(克諾維斯後裔)僅只為名義上的統治者。王國實際上由宮廷官員統治。八世紀初期,查爾斯.馬特爾成為宮廷的主宰。他把法蘭克人轉變成騎兵,驍勇善戰,敵人給他查爾斯鐵鎚的稱號。732年法蘭克騎兵在西班牙突爾斯擊敗入侵的回教徒,永遠阻止回教徒往西南方進軍。
查爾斯.馬特爾之子皮平與教皇達成協議,成為法蘭克國王以回報他協防羅馬抵抗倫巴族人(另一支威脅北義大利和羅馬的日耳曼部族)。法蘭克王國和教廷之間的盟約創立了教皇國,也給了教皇長久以來渴求的獨立。
987年,法國貴族推選修.卡皮特為王,主要因為他是他們團體中最弱小又不具威脅的人。修的封地主要在巴黎,不甚大。修建立了卡皮特王朝,最後將法國由封建城邦轉為國家。卡皮特國王一開始佔有一些優勢。他們是教會的忠實盟友,使得他們的士氣高昂。教會本身也有對歐洲重要文化,政治和社會的影響力,可以做為法國國王的優勢。國王也是重要封地持有者的領主,對這些人也有道義上之利。巴黎封地是主要貿易中心的中央,發展成為重要財富的來源。卡皮特國王慢慢的花了兩個世紀藉保持皇家道路的安全,新增領土,賜與原先為空地的皇家特許新市鎮和封地,重新取得他們從貴族那裡失去的權力。皇家行政人員向國王效忠,在廢除政府官員的世襲制後變得更有效率。
1180年的菲力浦二世開始,三個優越的君王將法國建為歐洲最重要的國家。透過外交和苦戰,國王們佔領諾曼人除了阿奎特靈之外的法國領土。他們增進了政府效能,徵稅效率也強化了他們在封建制度頂端的地位。雖然成立了全國性稱為公眾資產(Estates
General)的議會,但其並未握有實權,也常常順利的被忽視了。
從1337年到1453年英法兩國於史稱百年戰爭裡不斷爭戰,以決定由英國國王繼承在法國土地的所有權。最後法國取得勝利,確定了國王乃法國權力最大的政治力量。